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shù)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前的位置: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 > 專題 > 新聞內容

合唱真情曲 共澆幸?;ā涄w小平與白瑪曲珍一家

2024年02月27日 10:11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    記者 劉楓 本網(wǎng)通訊員 白瑪論珠
分享到:    

在曲松縣羅布沙鎮(zhèn)貢堆村,有這么一個藏漢“合璧”的民族團結家庭,丈夫叫趙小平,來自甘肅省天??h,妻子叫白瑪曲珍,貢堆村本地人。

和千千萬萬小家庭一樣,這個藏漢組合家庭的生活再普通不過。但十幾年來,夫妻倆互尊互敬、共同經(jīng)營幸福的那份堅持,卻為大家津津樂道。

趙小平是個不善言語卻實在本分的甘肅漢子,村里人都親切地稱他為“老趙”。2006年,經(jīng)人介紹,走南闖北的趙小平來到曲松縣,在貢堆村附近的礦山上開裝載機。就在那一年,他認識了同在工地打工的白瑪曲珍。

談起往事,白瑪曲珍回憶說:“在工地上,他看到我一個藏族女孩干那么重的體力活,就總是幫助我、照顧我,有時我也幫他洗洗衣服什么的。”

“一來二去,我們的感情就建立起來了,再也離不開了。”趙小平笑道。

就這樣,兩個年輕人的心越貼越近。2008年2月,白瑪曲珍和趙小平登記結婚,民族團結家庭的故事由此開啟。

“剛結婚時,老趙和我父母相互聽不懂對方說的話,我就擔任起了‘翻譯’。”白瑪曲珍說,“現(xiàn)在,他們日常溝通沒啥問題了,都不需要我這個‘翻譯’了?!?/p>

除了語言之外,日常飲食上的差異,也曾是這個家庭面臨的問題。

趙小平說:“剛結婚時,難免會有點不習慣。比如,她早飯吃糌粑、藏面,而我習慣吃稀飯、饅頭,但我們既然走到了一起,彼此就應該相互適應。為了她,我試著早上吃糌粑、藏面,而她和家里人也嘗試著吃稀飯、饅頭,現(xiàn)在我們都已經(jīng)習慣了彼此的生活方式?!?/p>

“尊重、理解、多元和溝通是家庭和睦的基礎。就像家里每天的食譜上既有酥油茶、糌粑,又有米飯、饅頭一樣。”趙小平很快就找到了彼此相處的“秘訣”。

現(xiàn)在,白瑪曲珍家中的廚房成了最熱鬧的地方。藏式飯菜、西北風味,變著花樣來,三餐四季,一家人圍坐一桌,其樂融融。

白瑪曲珍和趙小平已育有兩子,一家六口生活在一起。十幾年下來,岳父母已將趙小平看得比在外工作的兩個親兒子還親。

白瑪曲珍的兩個哥哥都組建了自己的家庭,但他們碰到買小汽車、房子裝修這些大事,都會打電話詢問他們這個妹夫的意見,然后一起商量。

前些年,在妹夫的建議和幫助下,兩個哥哥也都各自買了裝載機和運輸車,帶著周邊群眾做一些小型工程項目,日子都過得不錯。趙小平這個妹夫,已經(jīng)成了給一大家子出謀劃策的“軍師”。

2010年,白瑪曲珍帶著兒子去了一趟甘肅。兒媳和孫子首次來家里,趙小平的父母喜出望外。

得知兒媳喜歡吃米飯,老兩口就天天變著花樣做米飯炒菜,面食也不吃了,幾十年的習慣說變就變。

不想在婆家閑著,白瑪曲珍就去建筑工地上務工??吹絻合眿D如此勤快,趙小平的父母樂開了花。在甘肅待的幾個月時間里,白瑪曲珍以實際行動得到了公婆的認可。

現(xiàn)在,白瑪曲珍在拉薩的一家服裝店上班,趙小平在外跑“滴滴”,一家人收入穩(wěn)定、生活融洽。

“事實證明,嫁給趙小平是我這輩子最幸福的選擇。他勤勞、本分、有責任心,對我體貼,對父母關心,對孩子也用心。”雖然漢語講得依然不是很流利,但白瑪曲珍卻洋溢著滿臉的幸福。

常有人問:“老趙,你是漢族,你老婆是藏族,那你兒子是什么族?”這時他都會意味深長且自豪地說:“我兒子是‘民族大團結族’呀!”


責任編輯:唐朕    

相關閱讀

    關于我們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協(xié)議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

    欧美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日本精品免费在线视频,性爽爽刺激视频午夜福利,2021久精品视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