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shù)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前的位置: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 > 專題

紅色百寶 奮斗百年|一把小提琴奏響永恒旋律

2021年03月19日 21:39    來源:新華網(wǎng)    
分享到:    

新華社昆明3月18日電 題:一把小提琴奏響永恒旋律

新華社記者王長山、姚兵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清晨,天安門廣場。在莊嚴的《義勇軍進行曲》旋律中,鮮艷的五星紅旗緩緩升起,隨風飄揚。

兩千多公里外,云南省博物館收藏著一把布滿歲月痕跡的小提琴。它的主人聶耳,曾在戰(zhàn)爭烽火中譜寫出《義勇軍進行曲》的經(jīng)典曲調(diào)。后來,這首歌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一把琴、一首歌、一面旗,相伴相依,生生不息。

聶耳原名聶守信,1912年出生于云南昆明。他從小就顯露出音樂天賦,被稱為“耳朵博士”,后來索性改名為聶耳。1930年,聶耳離開家鄉(xiāng)來到上海追求自己理想的生活,利用一切工余時間自學音樂。1931年初,聶耳在“云豐申莊”打工,靠幫助昆明的朋友張庚侯、廖伯民在上海代租電影片,拿到昆明逸樂電影院放映,獲得了100元酬金。這把小提琴就是用這筆酬金中的一部分購買的。

聶耳在1931年2月9日的日記里這樣記述:“由家信知道逸樂電影院送我一百元,取來以后的分配非常簡單,匯一半給我慈愛的媽媽,一半是買了一個violin(小提琴)和一些零件。Violin自然是能使人心境舒暢,當我奏起那常常呼為《Dream》(夢幻曲)的樂曲時,雖然指頭會痛,無弓法,無指法,也夠快活了。若沒有旁的事來煩擾,我是會不吃飯,不睡覺,不分早晚地練習下去的?!睆哪且院螅√崆俪闪怂械闹匾閭H。

細看收藏在云南省博物館的這把小提琴,做工并不精致,質(zhì)量也不屬上乘。一些地方油漆已經(jīng)脫落,琴馬、琴面等地方都有明顯使用過的磨損痕跡,但大部分還是完好的。琴箱內(nèi)有德文兩行,第一行:古斯塔夫·羅斯工作室;第二行:制作于德國馬克諾伊基興鎮(zhèn)。

1935年,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在抗日烽火中誕生,它是電影《風云兒女》的主題曲,反映了在民族危亡時,中華民族萬眾一心、團結(jié)御侮、奮勇抗爭、一往無前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這首作品一經(jīng)誕生,立即就像插上了翅膀,四處被傳唱,“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fā)出最后的吼聲。起來!起來!起來!……”慷慨激昂的旋律唱響了挽救民族于危亡的時代最強音。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在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2004年,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明確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

新中國成立后,聶耳的母親和幾位親友將包括小提琴在內(nèi)的聶耳個人用品、作品手稿、文章文稿、小說、劇本、日記、書信等近5000件遺物捐贈給云南省博物館。

“聶耳酷愛小提琴,他的多數(shù)作品都是用這把小提琴創(chuàng)作的。為什么聶耳的樂曲能夠鼓舞人心,能夠成為一個時代的最強音?是因為他從來沒把自己孤獨在社會之外,而是把他的精神、思想全部融合在社會里,用這種精神來創(chuàng)作?!痹颇鲜〔┪镳^館長馬文斗說。

站在歷史與未來的夢想交匯點上,讓我們高唱國歌,振奮精神,踏著《義勇軍進行曲》那激昂的節(jié)奏,前進!前進!前進!進!

責任編輯:德吉央宗    

相關(guān)閱讀

    關(guān)于我們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wù)協(xié)議廣告服務(wù)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quán),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

    欧美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日本精品免费在线视频,性爽爽刺激视频午夜福利,2021久精品视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