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這個教師節(jié),還有去年的教師節(jié),沈陽市渾南區(qū)第六小學高級教師安宇平都是在西藏安多縣完全小學——一個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度過的。39歲的他高興地告訴記者:我在西藏入黨了!
安宇平,男,39歲,沈陽第八批援藏隊隊員,于2016年7月進藏,任安多縣完全小學漢語文教師。一年多來,他克服高原反應(yīng)帶來的病痛,兢兢業(yè)業(yè),勤勤懇懇,認真做好教學工作。聯(lián)系協(xié)調(diào)沈陽市愛心企業(yè),為50余名小學生購買了價值近2萬元的書包、文具。自掏腰包,為學生購買了近千元的課外讀物。
他的《援藏日記》平實生動、感人至深,代表了沈陽援藏教師的理想與情懷。
從剛工作時的滿心向往,到如今夢想成真,入黨一直是我不變的追求。尤其是參加援藏工作以后,耳濡目染著周圍為西藏建設(shè)付出一切的黨員干部們的感人事跡,更加讓我感受到了黨的偉大。我真心的敬佩他們,佩服他們的奉獻精神,當今社會上太需要這樣的人了。
我一定要像他們一樣不忘初心,努力去幫助別人。嚴格自律,努力學習,踏踏實實的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出更多的貢獻。
——安宇平
奔向雪域高原
2016年7月2日星期五多云
坐在飛機上,舷窗里的高樓、田地慢慢變小、消失,逐漸變成灰褐色的山地、白皚皚的山頭,西藏近了,故鄉(xiāng)遠了。也說明,從現(xiàn)在開始,我的援藏之旅開始了。
【完小印象】
2016年8月29日星期一晴
今天到安多縣完全小學上班??戳讼碌貓D,從援藏公寓到完小并不遠,我決定走去。但真的走起來,才發(fā)現(xiàn)并不輕松,在沈陽可能十幾分鐘的路程,我大概用了40分鐘,身上就像扛了百十斤重的麻袋,這真是一種很辛苦的體驗。神秘的高原,只有足夠頑強的生命力才可以在這里生存。
來到學校,第一眼的感覺還不錯。雪山環(huán)抱中,矗立著三層教學主樓。樓前是寬敞的操場,很干凈,偶爾飛來幾只叫不出名字,像極了麻雀的鳥,在樓前的草叢中嘰嘰喳喳地叫著。
走進教學樓,看見畫著如同頤和園長廊一般美麗圖案的頂棚,用藏漢雙語書寫的標語“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我正看著,傳來一聲“您好”,迎面走來的孩子和老師們會用熱情、但不太標準的普通話和我打招呼。紅力校長給我的感覺很干練,不到40歲的年紀,卻顯出成熟睿智的風度。他帶我在學校里轉(zhuǎn)了轉(zhuǎn),熱情地向我介紹學校的基本情況。這三層教學樓是新建的,旁邊的老樓當作學生宿舍,牧區(qū)過來的學生可以享受國家的三免一補政策……
從校長的口中,可以聽得出一份驕傲。能夠堅守在這4700多米高的安多,這里的每一位老師都值得我尊敬。
【有趣的吉美主任】
2016年9月22日星期四晴
我的辦公室安排在教務(wù)處,教務(wù)主任吉美是我接觸最多的人,他能干,幽默,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人。
我經(jīng)常在朋友圈看見他發(fā)加班的照片,安多縣完小迎檢的工作特別多。每到這時,他就會很忙。走進辦公室,從滿墻滿柜的資料盒可以看出學校教務(wù)管理工作的辛苦。
他會經(jīng)常出人意料地說個玩笑,他的幽默感好像是與生俱來的。一次,他和我說起他小時候的經(jīng)歷,他說他本來學習很不好,是一個老師用一塊糖,激發(fā)了他的上進心,于是他開始為了這位老師努力學習,考上了內(nèi)地的師范學校,回到故鄉(xiāng)成為了一名老師。
他本來是索縣的一位校長,而索縣是產(chǎn)蟲草的地方(那曲不是所有的縣都有蟲草),他說起在索縣和學生挖蟲草的經(jīng)歷,成年人一天下來有時一根都找不到,而孩子卻能找到好幾根,因此每年春天到挖蟲草的季節(jié),都會給孩子放假。這些都讓我感到很好奇。
吉美主任是個工作想法和工作能力都很突出的人,我們會經(jīng)常在一起聽課,探討教學管理,他提出的改變班級成績考核方式,按教師個體來進行教學成績考核等促進教師工作積極性等想法,都非常好。但在目前大環(huán)境難以改變的情況下,想做點創(chuàng)新的東西真是很難。祝福他,工作能越來越好!
【歌聲】
2017年5月10日星期三晴
“你們怎么回事,怎么還不會?……”
今天52班的漢語課堂上,我又發(fā)火了。明天就要月考,給人帶來的壓力顯而易見。
下課鈴響了,看著一張張寫滿害怕的小臉,我心軟了?!跋抡n吧?!蔽业穆曇艟徍拖聛怼:⒆觽儧]有一個人動。“下課吧?!蔽矣州p輕地說了一遍,“有問題下節(jié)課再說?!?/p>
我疲倦地坐在辦公室的沙發(fā)上,可能剛才的呼喊消耗過大,頭疼得厲害,手邊的氧氣袋發(fā)揮了大作用。這是校長特意為我準備的。一想到學校和同事們的關(guān)照,我的心里就充滿了感激。五分鐘后,我的心跳才漸漸平復。
又上課了。剛走進教室,剛剛還熱鬧的屋子一下子出奇地安靜起來,連平時最調(diào)皮的多杰都坐得筆直。我微笑著用溫柔的聲音說:“我們先來做個注音練習”……,“下面我們做分組造句練習”……
這節(jié)課我沒有發(fā)火,雖然孩子們還出錯,但學生們的認真和專注讓我很滿意。
要下課了,教室里不知誰領(lǐng)頭唱起了歌,藏族小朋友確實是天生的好嗓子,動聽的歌聲里,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在對我笑,一瞬間,我竟忍不住也笑了。
“我們來拍個合照吧?”“好!”孩子們興奮起來,喊著“安老師”撲過來了?!袄蠋熌憧?,你還是笑起來比較帥?!蔽乙幌伦佑X得,這些孩子好可愛!如果沒有考試多好!一個傻傻的念頭不禁油然而生……
【入黨】
2017年6月30日星期五晴
“歡迎你加入黨組織,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預備黨員?!?/p>
今天下午,當縣人大副主任、機關(guān)常委負責人多布杰對我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的心情無比激動。
晚飯時,援藏隊里的同志們都為我高興,祝賀我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尤其是來安多以后一直對我關(guān)懷幫助的王健書記(編者注:安多縣委常務(wù)副書記、沈陽第八批援藏隊領(lǐng)隊),得知這個消息后,甚至比我自己還高興。我能夠生活在這個團結(jié)溫暖的大家庭里,真的很開心。
從剛工作時的滿心向往,到如今夢想成真,入黨一直是我不變的追求。尤其是參加援藏工作以后,耳濡目染著周圍為西藏建設(shè)付出一切的黨員干部們的感人事跡,更加讓我感受到了黨的偉大。我真心敬佩他們,佩服他們的奉獻精神,當今社會上太需要這樣的人了。
我一定要像他們一樣不忘初心,努力去幫助別人。嚴格自律,努力學習,踏踏實實的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出更多的貢獻。
【聽課】
2016年8月30日星期二晴
早上剛進辦公室,峰蓮老師就拉著我去聽三年一班的漢語課,我趕忙放下包,跟她向班級走去。走進教室,孩子們坐得很整齊,禮貌地向我打招呼。孩子們的書桌鋪著桌布,坐著沒有靠背的方凳,讓我想起遠古時代學生坐的條椅(這種沒有靠背的凳子坐起來很不舒服),真不知道管書桌椅采購的部門是怎么想的。
今天上課的是卓瑪老師,她瘦瘦的,長得很精神,看上去是很嚴肅的一個人。可是上起課來,卻一下子風趣起來。本課主要教學內(nèi)容是學習生字詞,卓瑪老師先領(lǐng)著學生讀熟了生詞,學生大聲整齊地朗讀,但由于藏族學生大多發(fā)音時都會叫不準聲調(diào),所以讀出的口音真是不太標準。但老師和學生那種認真的勁頭,還是讓我很感動。
在理解詞句時,卓瑪老師會用風趣的語言和動作來解釋,就像一個演員一樣,聲情并茂,逗得孩子們哈哈大笑。
課后,我和卓瑪老師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我說到了合作學習,說到了我在沈陽學校老師們的上課模式。接著,我還向她提出一些建議,比如:要注重朗讀訓練,理解詞句要聯(lián)系課文的上下文,要訓練學生多說多寫,不能老師一言堂等等。她聽得很認真,我們聊得很開心。
從交談中,我得知安多縣的老師們外出學習機會很少,最多去拉薩培訓,去內(nèi)地培訓簡直就是奢望。真心希望安多縣的老師們能多一些外出學習交流的機會,業(yè)務(wù)水平的提升能夠更進一步。
【種蘭】
2016年10月23日星期日雪
今晚,我種的那棵蘭,開花了。白色的小花,飄逸于綠意之間,在臺燈模糊的燈光里,優(yōu)雅的與我作伴。外面雪正在下,一切都很安靜的樣子,微信里的朋友都睡了。無眠的我,沒人和我說話。
蘭花靜默在桌角那
葉子很茂盛
像故鄉(xiāng)的那棵蘭一樣
我陪著它
在稀薄的空氣里
數(shù)時光
我不言
它不語
我為它澆水
它報我以綠意
像個老情人
一切都很熟悉
我不困
葉子也不睡
它伸展著枝條
像一個懷抱
我把心放在里面
平靜而寧謐
我要睡了
葉子拉著我的衣角
把它淡淡的清香
在我的衣襟留住
花瓣落了
我聽見天幕下
雪夜無痕的落寞
(一位援藏老師的寂寞,在這篇日記展現(xiàn)得很充分。他只能與蘭花對話了。在這里,沒有家人陪伴,只有空寂的公寓;沒有朋友喝酒,只有自己與蘭花相對……這樣的寂寞,本身就是一種奉獻。)
【會騎馬的孩子】
2017年6月23日星期五雨
今天復習進入第三單元,講練了一篇卷子,考了一篇卷子。改卷子時改得飛快,連普布次仁也把卷子改完了,我忍不住夸了他兩句。
第二節(jié)課要考試,答卷的時候,學生紀律出奇的好,很順利地完成了。那一半不太會的孩子也能老老實實地把卷子上會的題答完,交上來。然后,安安靜靜地捧著書看。
下午6點40分,放學已經(jīng)10分鐘了,還有一個孩子沒交卷。我沒有作聲,教室里安安靜靜。他叫丹增格列,一個聰明又調(diào)皮的孩子,是經(jīng)常不完成作業(yè)的,造句時會取巧。前幾天考試中用猛然造句,他還寫出了“今天上課學了猛然這個詞語”這樣的句子。我批評了一次。這幾天他忽然學習認真起來,讓我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他答完了,看得出他已經(jīng)很用心了。他讓我先走,我堅持和他一起關(guān)了燈,鎖好門,下樓。我和他閑談起來,從學習到家庭。我才知道他是從牧區(qū)來的,借住在親戚家。我問他牧區(qū)的生活,他的話多起來。他說,他6歲就會騎馬了,賽馬比賽他還得過第6名。說到這些,他一副很驕傲的樣子。我說:“我可以騎牦牛哦,??赡軙蠈嵰稽c。”他笑了,對我這個外行說:“不行的,其實牛更不好騎。”
走到學校門口,他禮貌地和我再見,我看著他走遠,期望著他不僅學會騎馬,還能學會更多,能擁有像草原上的藍天一樣美好的未來。
【故鄉(xiāng)來客】
2017年7月2日星期日多云
今天,從沈陽到安多來做包蟲病篩查工作的六位醫(yī)生要來公寓和我們一起共進晚餐。從早上開始,我們援藏隊的同志就開始忙活起來了,想菜譜,買菜,最終我們決定要為家鄉(xiāng)人包一頓餃子。熊偉老師負責和面,韓振巖老師負責洗韭菜……
下午五點,包餃子正式開始。張銘醫(yī)生、熊偉老師和張遷常務(wù)副縣長負責包,我和韓老師主要負責搟皮,搟皮在沈陽可能很輕松,在安多就成了一個力氣活,不一會我倆就已經(jīng)冒汗了。但是大家在一起說說笑笑,也不覺得辛苦。
六點多,客人們來了。雖然我們并不認識對方,但熟悉的鄉(xiāng)音一下子就拉近了我們的距離。餃子還沒包完,他們也參與進來,大家一起干活,一起開著玩笑,就好像多年未見的老朋友……
晚飯后,我們一起進行了座談。我也對半個月來,他們辛苦的工作有了深入的了解。他們已經(jīng)基本完成了縣城區(qū)域內(nèi)機關(guān)干部職工、學校師生的篩查工作。下一步將深入有關(guān)鄉(xiāng)鎮(zhèn),對廣大牧民、僧尼進行全面篩查。除了篩查出部分包蟲病病例外,還查出一些先天性單側(cè)腎臟缺失、兩側(cè)腎臟大小不等的病例,他們均及時通知患者做好后續(xù)檢查治療。王健、張遷同志親切地勉勵他們在做好工作的同時,保重身體。
能夠在海拔這么高的地方堅持工作,我心里對幾位醫(yī)生充滿了欽佩。(沈陽日報、沈報融媒記者 王遠整理)
關(guān)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wù)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wù)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quán),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