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shù)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前的位置: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 > 新聞 > 國內(nèi)要聞

文化中國行·長江之歌丨在長江邊上,聽憂樂精神代代相傳

2024年10月31日 12:24    來源:潮新聞    記者 高心同 潘璐

激昂的節(jié)拍里,穿著短裝的勞動者們揮舞著鐵鍬,“三層飛巖紫氣昌”的岳陽樓在滕子京主持的重建下重現(xiàn)于世??粗矍熬尚蹅サ臉怯睿泳┱褚驴癖?,“求記,我要求記”。一幅岳陽樓的畫作被寄到了范仲淹手中。求記人、寫記人、書記人、刻記人依次登上舞臺,用或高亢或蒼勁的巴陵戲腔,講述978年前與岳陽樓千里神交的故事……

10月17日,適逢中國歷史文化名樓結(jié)盟20周年、岳陽樓落架大修重新開放40周年,這座城也迎來它一年一度的岳陽樓日,即《岳陽樓記》一文誕生的農(nóng)歷九月十五?,F(xiàn)場,一曲新國風環(huán)境式巴陵戲《岳陽樓記》,將高科技手段融入非遺戲劇,邀請我們穿越近千年,走入岳陽樓。

新國風環(huán)境式巴陵戲《岳陽樓記》全新首演。記者 彭鵬 攝

人們?yōu)楹螢檫@座樓留下萬千筆墨?它承載著文人怎樣的情思?未來名樓如何保持長久生命力?在“文化中國行·長江之歌”中路采訪的最后一站,我們登臨這座千古名樓,尋找答案。而范文正公的千古名篇《岳陽樓記》,也隨著我們移步,在記憶中緩緩蕩開。

這日雨水如注,當洞庭湖上,白日山巒都隱匿,當陰風呼號,濁浪高排向天空,當暮色冥冥的錯覺降臨在白晝,當處在枯水期的洞庭湖袒露它的湖心,睹物興情,確有“滿目蕭然”的哀愁襲上心頭。雙公祠內(nèi),范滕雙公的銅像卻無論風雨,共敘憂樂。銅像前,透過講解員的解讀,一首《岳陽樓記》背后的喜悲故事,穿越時空,娓娓道來。

雙公祠內(nèi)范仲淹與滕子京銅像。記者 彭鵬 攝

“一通失敗的‘慶歷新政’,令二人雙雙被貶。然而蟄居岳陽,滕子京并未意志消沉,反而‘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詩賦于其上’……一紙書畫遙寄,將洞庭湖的山水,陳于范仲淹的眼前。想必還在沉郁中的范希文,在鄧州揮墨,寫就名垂千古的詩篇?!焙髞淼淖呦蛭覀円讶恢獣裕阂怀娰x舒,令一樓天下聞。

園林入口,依水而建的“五朝樓觀”黃銅模型建筑群告訴我們,一個“修”字,貫穿這樓閣的千載。就在滕子京辛苦翻修34年后,木質(zhì)的樓閣坍塌于一場大火。從唐代到晚清,岳陽樓經(jīng)歷了5次修葺。如今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1984年大修的岳陽樓——從最初建造的公元214年算起,彼時已完成了30余次修建。

一座樓的生命,在坎坷多舛中延續(xù)。但這座樓,何以值得古今人年復一年重修?

雨中的岳陽樓依然抵擋不住游客打卡合影的熱情。記者 彭鵬 攝

最近一次修復,秉持“復原古樓,整舊如舊”的原則,在科學加固中還原古貌,賦予這里古雅而莊重的氣質(zhì)。三層四柱,飛檐尖頂,龍鳳騰挪,四根楠木金柱撐起的琉璃黃瓦盔頂,如同將士頭盔,恢宏壯闊,覆于樓頂。樓的四周,廊、枋、椽、檁互相榫合,你中有我。門洞之上,匾額由郭沫若題寫的“岳陽樓”三字,瀟灑遒勁,筆走龍蛇。

雨勢大了,剛好將我們催進樓去。登至三樓,心中的詩文之音,突然被一陣高聲朗誦替代。抬眼一看,一位老人揚手頓足,向身邊同游的老友高聲朗讀《登岳陽樓》。抑揚腔調(diào)之間,幾乎每個國人耳熟能詳?shù)那Ч琶漤憦貥怯睢?/p>

我們也似乎突然找到了前述問題的答案:正如滕子京銅像上,那遠眺而去的希冀眼神。他的志向,似已被摯友范仲淹心領神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為人的定力與智慧;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則是以百姓命運為己任的家國情懷。雖經(jīng)千年,依然直指人心。所以一代代重新立起的,哪只是三層樓,是一座精神的塔。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我們轉(zhuǎn)身,透過軒窗極目遠望??v然淫雨霏霏,依舊難掩風月。千年以前,同一片湖光山色,落在遷客騷人眼中,生發(fā)出了幾番迥異的覽物之情?

除了范公的襟懷撥云見日,照亮山河天地,“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是孟浩然得舟橫渡、致仕有方之前,醞釀的磅礴佳句。杜工部憑欄遠眺,卻吟下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在蕩動的湖影間,他看到了戰(zhàn)火連天的故土,還有漂泊無依的自己。而曠達如李白,眼前平平無奇的一汪湖,也有著“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的別有洞天。

湖是川江上的湖,樓是山河間的樓,人是蒼穹下的人。閱山水,尋自己,見眾生,觀天地。第二個疑問接踵而至:為何他們紛紛為這棟樓作賦?哪怕只是倉促經(jīng)停,也要為它留下筆墨?

《岳陽樓記》雕屏真跡是清朝第一大書法家張照手書。記者 彭鵬 攝

“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賦’。登高能賦,是中國古代文人的普遍心理和習慣?!薄霸狸枠侨铡边@天,中國文物學會歷史文化名樓保護專業(yè)委員會舉辦第二十屆名樓研討活動。作家鄭欣淼解答了我們的疑問。他表示,詩據(jù)樓生,樓據(jù)詩名,名樓,是以詩詞為核心的文化體,詩詞沉淀了名樓的從前,名樓也讓詩詞有了依托和載體。

在今天,天下名樓如何“活”過來?

“從前外出游玩,沒有文物說明,我發(fā)現(xiàn)自己看了個寂寞。在數(shù)智時代,我們可以通過數(shù)字手段,讓文物開口說話?!毖杏懼?,湖南大學教授、國家超算長沙中心創(chuàng)新研究院院長陳浩介紹了他的“復活”方案。他和團隊通過介入數(shù)據(jù)、算力、算法,AI活化數(shù)智先賢,搭建AI文物場景和沉浸式空間,實現(xiàn)跨時空、多維度的文物活化。

陳浩認為,名樓相當于古代的網(wǎng)紅打卡點。他介紹,日后還將通過高精度三維建模、AI計算技術,給文物搭房子,建場景,比如,將名樓放歸煙波浩渺、虛實相生的場景中去,圓游客一個夕陽西下的名樓想象。此外,還將通過VR大空間互動體驗,助力中國名樓漂洋出海,讓外國友人也能觸摸名樓、參與名樓,以一樓之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岳陽樓日紀念活動上千人吟誦《岳陽樓記》的壯觀場面。記者 彭鵬 攝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是夜,在各界代表、不同年齡的學生以及市民們千人共誦《岳陽樓記》的朗朗誦讀聲中,經(jīng)歷了多次修葺的岳陽樓,仿佛也隨那被反復謄抄的千古詩篇歷久彌新,煥發(fā)新彩。

“我們在這里祝賀岳陽樓落架大修重新開放40周年!愿下一個20年更上層樓!”電子屏幕上,四海名樓聲如洪鐘的祝愿,再次提醒來客岳陽樓978歲的誕辰。誕生、復蘇、傳承,天下也將永世共思共誦這憂樂故事。

“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唐朕    

相關閱讀

    關于我們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協(xié)議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

    欧美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日本精品免费在线视频,性爽爽刺激视频午夜福利,2021久精品视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