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穿著森郭服飾的改則少女。記者 索朗仁青 攝
金秋時節(jié),先遣連走到哪里,就幫助群眾整修畜圈,擠牛奶,打酥油,剪羊毛,拾柴火,放牧,照料牛羊等。金秋最繁忙的時節(jié),正是接觸藏族群眾的好時機,在共同勞動中,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建立起了平時無法建立的感情,同時掌握了不少社情,還學會了藏語。
全連同志學習藏語文的熱情越來越高,他們請連隊藏族翻譯喬德錄和扎西彭措當教員,用一塊木箱蓋板做黑板,用燒過的木炭做筆。黑板上寫著藏文字母和單詞,大家一個字一個字地認,一句一句地背,還互相提問,加深記憶,有些同志連吃飯、睡覺都在背藏文單詞,熱情很高,興趣很濃。
——摘自《進藏英雄先遣連》
地處羌塘腹地的改則縣,不僅是“先遣連精神”的發(fā)源地,這里還流傳有森郭、幫巴、改則3個部落的故事。有諺語道:“森郭部是內(nèi)里的寶貝,改則部是外圍的護衛(wèi)者”。
這里的不少牧民,早前是從青海省,西藏昌都、那曲等地逐步遷徙而來,定居于此。
所以,改則縣城流行有5種方言。
其中,森郭部落是改則一帶最早的部落群體。他們自稱是格薩爾王妃森姜珠姆的7戶隨從,在改則縣麻米鄉(xiāng)一帶,駐牧定居,繁衍生息,所以稱為“森郭部落”。
森姜珠姆是藏族歷史傳說中的絕代佳人,是英雄格薩爾王的王后。相傳,森姜珠姆升天時,穿戴一襲彩虹般艷麗的森郭服飾,這個傳說在改則的麻米鄉(xiāng)、物瑪鄉(xiāng)一帶代代相傳,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2013年,森郭服飾被列為西藏自治區(qū)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成為改則縣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之一。
我們“追尋先遣連足跡”采訪報道組在改則縣大眾路的一條小巷中,采訪到了森郭服飾傳承人索南巴吉,她60年一甲子的人生里程,已經(jīng)與這項古老的手藝融為一體。
索南巴吉的作坊,十分艷麗,縫紉機前,3位女工在擺弄著顏色鮮艷的布料;墻上,掛著幾件五顏六色的成品服飾。五彩斑斕、雍容典雅、鮮艷奪目,是森郭服飾給人的最深印象。
索南巴吉今年62歲,來自改則縣麻米鄉(xiāng)。她的丈夫拉達一家,作為森郭服飾的制作人,可以追溯至7代人。
索南巴吉在19歲嫁入拉達家之后,與這項手藝有了不解之緣,說起森郭服飾的傳承情況和特點,她便開始侃侃而談。
2012年,索南巴吉一家從麻米鄉(xiāng)搬到縣城所在地,丈夫拉達2013年去世后,她和大女兒次旦卓嘎作為實際傳承人,努力繼承著這份“鮮艷”的家業(yè)。
森郭服飾由紅、綠、黑、黃、藍(青或紫)5種顏色制成,也被譽為“五彩彩虹服”。主要分為布衣(主長袍)和吉布、雜布兩種披肩,以及特色鮮明的長筒型彩色花帽、改良后的邦典(即圍裙片)等。一套下來,吉布和雜布兩種披肩和花帽的材質(zhì)若采用人造羊皮,則價格大約為2500元左右;如果材質(zhì)用傳統(tǒng)的純羊糕皮或成熟羊皮,輔材料再用氆氌、綢緞等,則價格會更高一些。
改則縣屬藏北高原核心地帶,這里天高云淡,雪山綿延,廣袤的草原之上,有成群的藏羚羊、藏野驢,或悠然自得,或馳騁奔騰。這里是牧人的家園,也是野生動物的樂園。
游牧民族在長期的生產(chǎn)生活中,用羊皮制成袍子御寒,又按照自己的審美,豐富、改良和美化,逐步形成了森郭服飾特有的美麗和魅力,從文化的角度出發(fā),與藏族絕代美女森姜珠姆建立了美麗而傳奇的關(guān)聯(lián)。
我們在縣里采訪時得知,也有民俗專家認為,森郭服飾是從象雄后期或者古格王朝的王妃服飾演變而來。
無論傳說怎樣,森郭服飾作為西藏又一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在新時代得到了從國家到自治區(qū)的大力扶持和保護,其傳承人索南巴吉一家,也通過傳承這項古老的手藝,有了穩(wěn)定的收入,走上了致富道路。
近年來,改則縣也利用本地山羊絨資源,打造的“森郭”牌高端羊絨產(chǎn)品,不僅在縣里、獅泉河鎮(zhèn)等地開設(shè)有專賣店,該品牌也正走出阿里,走向區(qū)外。
森郭服飾,來源于一個美麗的傳說,卻實實在在得到了傳承與發(fā)展,它已經(jīng)成為農(nóng)牧民群眾五彩斑斕、幸福美好新生活的代言者。
掃描二維碼,了解更多內(nèi)容。
關(guān)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wù)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wù)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quán),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