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在發(fā)展,人類在前進,一切事物都在不斷地變化著,因此數學教材的發(fā)展變化也是大勢所趨。人教實驗版七至九年級數學教材體現(xiàn)了很強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fā)展性,也落實了“標準”中關于數學、數學課程、數學學習、數學教學活動、評價和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基本理念,力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學習方式的轉變。如何在數學教學中使用好新教材,包含著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師在教學中如何恰當地運用教材,二是如何經常指導學生閱讀與鉆研教材。在此粗淺地談談我的體會:
一、在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不良傾向
(1)教學脫離課本
比如,有些教師在上課時讓學生合上教材聽課,除了布置作業(yè)以外,從不利用教材。課堂上有空余的時間,往往布置習題讓學生解答。學生也普遍存在一種不良習慣,下課后首先解題,從不愿閱讀教材。
(2)重結論,輕過程
很多教師留戀原來的知識體系和教學方法,認為新教材上的情景、探討、猜想、歸納、討論、實驗活動太浪費時間,完不成教學內容,所以省略,直接給出結論。這樣造成許多學生不能用連貫的、科學的數學語言敘述定義、定理,回答教師這方面的問題往往斷斷續(xù)續(xù)、不知所云,更不用說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了。
二、很好使用新教材,對提高教學質量起著重要的作用
教材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主要依據,是學生獲得知識、掌握技能技巧和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的主要源泉之一,它的主要作用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消化教材,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學生消化與鞏固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必得有一個過程。認真閱讀與鉆研教材、填寫空白是消化教材、牢固掌握基礎知識的重要措施之一。
(2)能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探究、討論、歸納主動進行學習,讓學生從觀察身邊事物入手,加深對所學內容的印象;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是學好數學的必要條件,教科書中穿插安排了大量的思考欄目,這些欄目有的通過對問題的思考獲得結論,有的通過對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反思加深認識;探究是解決問題、探求結論的過程,要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發(fā)現(xiàn)獲得結論;討論是合作交流、互相啟發(fā)、互相促進的一種方式,積極交流表達思想可以促進數學思考,擴大和加深對問題的認識。成功的討論也可以使學生感受到集體的力量,從而在情感價值觀上滲透集體主義思想教育,這種無聲的教育比說教更具說服力,其意義是深遠的。
(3)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獨立鉆研精神,使學生不斷提高閱讀能力、養(yǎng)成獨立鉆研的精神。數學教材雖然也和其他教材一樣,是根據課程標準用科學的、連貫的敘述來說明教學內容的,但也有其獨特的詞匯、不同的敘述格式和語言特點。因此,必須經常指導學生閱讀和鉆研教材,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了,養(yǎng)成了獨立鉆研的習慣,不僅能夠降低老師的負擔,也能減少學生接受新教材的困難,同時還為學生閱讀數學課外書和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了條件。
三、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如何使用新教材
1、把握好教學要求,堅持“少就是多”的原則
要想實現(xiàn)“真正理解并學以致用”的教育目的,就必須放棄“涵蓋一切”的做法,過分廣泛的覆蓋面難免會導致膚淺,最多只能在學生的頭腦中裝滿多項選擇題,待考試一結束就馬上忘光。所以,我們應該奉行“少就是多”的原則,即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在一些值得花時間的內容上用足工夫,使得一些策略性和原理性的知識得到理解。
2、知己知彼,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明確哪些內容是難以理解的,哪些是難以記憶的,哪些是容易錯混的,哪些是容易忽略的,然后考慮如何相應恰當地運用教材與指導學生閱讀教材。
在本次數學課程改革中,關于學生的差異問題被提到了一個顯著的位置。各學段的數學課程標準都強調,在教材編寫中要注意內容呈現(xiàn)形式的豐富多彩,進一步加深對所學內容數學意義的理解,而且建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他們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在教學中盡可能給學生更多的時間思考、鼓勵學生進行合作交流,盡可能利用新技術,為不同的學生提供多樣的方式來理解數學。比如,上“數軸”一課時,教師可喊口令,讓學生同步做口令操: “雙臂伸直似直線,右手伸直似箭頭,雙手握拳似箭尾,點點頭,是原點。向右跑,我變大,往左跑,我縮小,我在街上來回跑,變大變小要記牢。”數軸,作為數與形的第一次碰撞,需要建立一種新的思維模型,對于許多七年級的學生是困難的。因此,應盡可能地采用多種方式來表達和解釋。
3、利用好選學內容
人教版實驗教材安排了“閱讀與思考”“觀察與猜想”“實驗與探究”“信息技術應用”等選學內容,這些內容有些是教科書中相關內容的拓展與加深;有些是數學歷史的介紹,或數學思想的反映,如“閱讀與思考數字1與字母的對話”;有些是相關內容的應用,如“觀察與猜想翻牌游戲中的數學道理”等。教學時,可適時安排有興趣的學生使用這些材料,加深對相關內容的認識,開闊眼界,增長他們的見識,提高他們運用知識的能力。
4、適當加強練習
像人教版實驗教材中有理數的運算法則和運算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列式表示數量關系、一些基本幾何圖形的表示方法、不同幾何語言的相互轉化等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對于后續(xù)學習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因此,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適當加強練習。但要注意,這里的“適當加強練習”并不是一味追求練習的數量,而是要在讓學生切實掌握教科書中的練習題以及“復習鞏固”“綜合應用”等欄目下的習題的基礎上,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基礎練習,讓學生打好基本功。在此基礎上,再探究更高層次的拓展習題。
5、注意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應用
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正在對數學課程內容、數學教學、數學學習等方面產生深刻的影響,信息技術工具的使用能為學生的數學學習和發(fā)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四、在數學教學中怎樣指導學生使用新教材
1、數學課一般可以不要求學生預習,但應該讓學生認真鉆研一些為新課服務的基礎知識,從而為新課講解鋪平道路。因此,要經常教育學生重視對課本的閱讀與鉆研,講清其在提高學習質量中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在學生沒有養(yǎng)成這一習慣前,不僅要反復交代,具體布置閱讀任務,課后還必須及時檢查了解,進行指導,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先復習教材、后做作業(yè)的習慣。
2、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恰當地指導學生閱讀鉆研新教材。對于情景設置、探究問題,那種事先由教師寫在小黑板上、教學時讓學生合著書聽教師講解的做法,并不是適合所有年級學生的。
3、在布置作業(yè)方面,應該讓學生首先閱讀教材,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采取適當的方法記憶知識。例如,復習時合上課本試著回答當天學過的基礎知識或解答學過的例題,然后打開書本檢查是否正確。為了養(yǎng)成學生閱讀與鉆研教材內容的習慣,除了布置一些練習題以外,還應布置一些思考題。對于那些可以用多種方法證明的定理、公式、法則,可以讓學生用與教材上不同的方法證明或推導,使學生加深理解、增強記憶。
4、在課外輔導中,也應該注意回顧教材。例如,檢查學生是否及時復習教材,在復習中遇到了什么問題?怎樣解決?這樣,既督促了學生,又及時了解了教學效果。當學生在解答習題過程中遇到困難來請教時,可以用一些啟發(fā)性的反問,層層追溯到基礎知識上來。如果學生掌握了這一基礎知識,問題當然也就解決了。如果沒有掌握,那就應該指定學生閱讀教材上的某些章節(jié)。這樣引導學生自己解決疑難問題,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更能使學生深刻認識到閱讀與鉆研教材的重要性。
(作者工作單位:拉薩市第二中學)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