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前的位置:西藏新聞網 > 教育文化 > 人才就業(yè)

從一個小裁縫店做到了今天的"九龍時裝店"

2015年03月21日 11:22    
分享到:    
    過去,許多人喜歡用"神秘"二字來形容西藏,在他們眼中西藏除了神秘的宗教和壯麗的雪山外,就不會有太多的印象。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經濟的浪潮把一批內地"淘金"人推向雪域高原,他們大多來自四川、青海、甘肅、浙江等祖國大江南北,帶著美好的愿望,他們踏上了這片神奇的土地,然而"商海之路"并非一帆風順。
 就像曾經一位朋友所說的那樣:內地很多商人在西藏白手起家,但他們的酸甜苦辣很多人都不知道。聽了朋友的話,很想知道他們在西藏的"淘金"故事。

    初冬的拉薩,寒風瑟瑟。好奇心理的驅使,記者來到拉薩繁華街區(qū)朵森格路,這條路又被當地人叫做青年路,這里的服裝店如雨后春筍,不愧"拉薩服裝一條街"的美名,"皮爾卡丹"、"真維絲"等名牌專賣店不時地進入眼簾。

 一個很不起眼的時裝店內,一位漂亮的藏族姑娘正在購買一件色彩艷麗的民族服裝。女店主告訴記者這些藏裝都是她親手做的。店鋪雖小,但"五臟俱全",里面擺設著各種款式的衣服。這位女店主叫趙彩飛,是浙江溫州人,39歲的她神采飛揚,一眼就能給人以敢闖敢干的女強人印象。

    拉薩的冬季雖冷了點,時裝店的生意卻紅紅火火。當談起在西藏10多年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時,這位女強人的眼中閃著幾朵淚花。

    1984年,年僅21歲的趙彩飛,只身來到遠在萬里之外的西藏山南澤當鎮(zhèn),當時身上帶的全部家當只有一把破舊的剪刀和200元錢。她問自己:現在該怎么辦?一把剪刀和200元能做什么?她一遍又一遍地問自己的同時,不時想起母親的勸告,"千萬不要到西藏!"但是她知道既然出來了就做出點成績,否則回去沒臉見爹娘。

    趙彩飛從小就學會了縫紉技術,雖然縫紉技術并不算一流,但在澤當做個裁縫師并不困難,然而200元錢怎么也不夠買一臺縫紉機,她四處打聽是否有二手縫紉機出租,"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終于從一個老鄉(xiāng)那里借到一臺縫紉機,"那天晚上我整夜未眠,心里總是想著心愛的寶貝--縫紉機,甭提心里有多高興!"趙彩飛激動地說。

    但她心里也明白艱苦創(chuàng)業(yè)才剛剛開始,于是她每天省吃儉用,有時一天只有一頓飯,住在陰冷潮濕的洗澡堂。為了趕活,她經常通宵達旦不睡覺,有一次,因為連續(xù)3天3夜沒睡好覺,在給別人送衣服時,疲勞過度從樓梯上摔了下來,將腿摔成骨折。她一個女孩子,病在他鄉(xiāng)又舉目無親,那時的她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她想到了遙遠的故鄉(xiāng),想到了慈祥的母親。

    后來,母親聽說女兒病在他鄉(xiāng),就急忙把自己的大女兒派來了,姐姐的到來使趙彩飛振作起來。病好后,她和姐姐一起從澤當來到了江則,在江則一干就是兩年。"就是這兩年,我掙了兩萬多元,在當時這可是一筆巨款呀!"趙彩飛自豪地說。

    有了錢,趙彩飛開始"編織"起自己的夢想,為了跟上潮流,適應顧客的品位和要求,她繼續(xù)學藝。她將自己掙來的錢拿出一部分幫助家里蓋起了樓房,剩下的錢用在了去福建學習時裝剪裁培訓上了,通過學習,她學會了做旗袍、西裝及各式時裝。當時很多人勸她留在福建,但是她認定,自己的事業(yè)和前途都在遙遠的西藏。

    1987年,帶著一身技術的她與丈夫一起再次來到了西藏,來到了拉薩,在朵森格路開起了"夫妻"服裝店,經過10多年的艱辛努力,憑借著良好的手藝和聰明的經營頭腦,從一個小裁縫店做到了今天的"九龍時裝店"。

    "現在生意不錯,等攢夠了錢,我們準備再辦個更大的時裝店。"趙彩飛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她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和憧憬。

    趙彩飛走過的路,就是眾多內地來西藏經商者的縮影。(來源:中國創(chuàng)業(yè)招商網

責任編輯:admin    

相關閱讀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協(xié)議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

    欧美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日本精品免费在线视频,性爽爽刺激视频午夜福利,2021久精品视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