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shù)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前的位置:西藏新聞網(wǎng) > 教育文化 > 考試中心

考生參考:高考材料作文易出現(xiàn)的六種失誤

2015年03月21日 11:22    來源:新華網(wǎng)綜合    
分享到:    

    高考材料作文怎么寫?給材料的作文類型,我們在審題上首先要對所給材料的文字“分而析之”,從中尋覓可供發(fā)揮的立意點。所關注的文字,叫“視點”,由此而確立的寫作方向叫“立意點”。2009年上海高考作文題,從題型上看,是給材料作文。作文原題:

    根據(jù)以下材料選取一個角度,自擬題目。要求:①自選角度,自行立意。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鄭板橋的書法,用隸書參以行楷,非隸非楷,非古非今,俗稱“板橋體”。他的作品單個字體看似歪歪斜斜,但總體感覺錯落有致,別有韻味。有人說“這種作品不可無一,不可有二”。

    下面,我們對09年高考作文題所給材料文字作審題分析,原材料中的“視點”與對應概括出的“立意點”見下表:

    審題可見,09年作文題所給材料本身寫作難度并不大,可供發(fā)揮的角度有很多,考生應該能結合自身的長處,寫出個性化的思考。但從高考作文閱卷實際情況來看,卻很遺憾發(fā)現(xiàn)分化嚴重,很多考生作文總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使總均分低于預期目標值。

    究其失誤原因,我認為主要是不懂得“給材料作文”類型的寫作基本規(guī)范,影響了作文效果,使閱卷者判分時左右為難,“想說愛你不容易”。

    09年高考作文閱卷中發(fā)現(xiàn),考生在“給材料作文”類型的寫作基本規(guī)范方面的失誤情況,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通篇不引用材料(既不明引,也無暗合)。

    給材料作文比之于命題作文,除了審題難度更大,不直接告訴你應該“寫什么”之外,還隱含著一個潛臺詞:所給的材料是引發(fā)你寫作的緣由。因此,如果寫議論性的文章,就叫“緣事而發(fā)”,當然應該引用它,只是在什么位置引用,引用的技巧、水平因人而異,有所差別(只要不照抄原文就可以了)。當然,如果寫記敘文,用事件或故事來印證、表現(xiàn)所給材料中隱含的某一事理,則無需也無法引用材料。

    2.戴帽穿靴式。有的考生雖然在文章頭尾處引用了材料,但對材料不做分析;還有的考生展開論述的正文,與開頭引用的所給材料之間毫無關聯(lián)。


    例如,《夢想》。先引用板橋事例之后議論:“這是板橋的特點,而我呢?什么都沒有。我從小有個夢想,做運動員,成為姚明、劉翔那樣?!比缓蟠蠖位貞?4歲體校學棒球的受傷經(jīng)歷與恐懼。最后自我鼓勵:“相信時間會沖淡一切,讓我能實現(xiàn)夢想。 ”正文與板橋的材料毫無關系,屬于典型的“戴帽”后就扔的類型。這樣的文章我只會給38分。

    3、給材料作文的立意點應該是從材料中直接提煉后做的類似聯(lián)想,觀點與所誒材料間有必然聯(lián)系。但有的考生拐了多個彎后,似是而非地漸行漸遠,偏題跑題。文章是表達思想的,這種思維不嚴密的現(xiàn)象是會重扣分的。

    例如,《不可缺少的追求》,其結構與內容如下:

    (一)引用所給材料。

    (二)議論:字如其人?!鞍鍢蝮w”別有韻味,折射了鄭燮的獨特個性。是啊,他不畏世俗譏諷,堅持自己的追求,才走出了獨特的發(fā)展道路。而我的追求是什么?我的價值在哪里?

    (三)敘述:我有一次讀《老人與海》,桑迪亞哥……(概述小說情節(jié))。議論:我明白,人,要追求尊嚴,絕不輕言失敗。

    (四)議論結束:感謝《老人與海》,它教會了我哲理,是我獨一無二的追求,會帶我走得更遠。

    這樣的文章的確已 “走得更遠”了,我認為只能給35分。

    4.只抓只言片語,套用材料中的幾個字眼,沒有理解內涵,導致偏離題意。

    例如,《愛財而不過》,先議論開篇:愛財”這個詞人們多少總有些鄙夷,我看不然。雖然“愛財”在有些人眼中是“歪歪斜斜”,但適當?shù)膼圬?,能催人上進,受人尊敬,只要不過分。第二、三段舉比爾蓋茨追求財富也辦慈善事為正例,舉葛朗臺斂財吝嗇為反例展開論證。最后引孔子“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結束。文章只是與所給材料中“歪歪斜斜”這幾個字面有關,而全文內容與板橋書法之事毫無關聯(lián),這樣的文章我認為至多25分。

    5.用一個更幼稚的啟蒙故事來詮釋所給材料的深刻事理寓意。 、這樣寫雖不偏題,只是欠深刻,所以可以得到及格分,但得分高不上去了。

    例如,有篇文章題為《梨樹的四季》,講述一位農(nóng)夫讓四個兒子分別在春夏秋冬去看梨樹的模樣,然后教育兒子們不要只關注一季,才能看出美麗與韻味。這里蘊含的道理暗合“單個字體看似歪歪斜斜,但總體感覺錯落有致,別有韻味”的寓理,表達出了“全面而整體地看問題”的觀點。但這個故事屬于低語境材料,在初中生的文章中或許算得上好作文,但相對于高三思維水平層次而言,只能算平平一般,得分在46分左右。


    6.套題。套題比偏題更惡劣,更易激起閱卷者 “公憤”,將重罰在30分以下。

    例如,浦東新區(qū)09年模擬考試作文題也是給材料作文:人生當“藏鋒”還是“露鋒”?

    于是高考中有考生寫了一篇套題作文《藏與露之顯人生》;還有的考生套題其他區(qū)模擬考試作文《“半”是一種藝術》,這樣做都將是得不償失的。

    那么“給材料作文”應該遵守哪些寫作規(guī)范?

    “給材料作文”的作文類型,其基本要求是先從所給材料中抽提出蘊含的事理,然后緣事而發(fā),類似聯(lián)想到社會、人生的思考,在思維方式上類似于演繹推理?;疽?guī)范要求:

    1.根據(jù)材料中的關鍵點,確立視點,從而確定立意方向。

    2.不要就事論事。抽提出事理后,要類似聯(lián)想,同理類推到更深廣的領域,寫出層次感。(如:自然→社會→人生→治國→世界)

    3.寫作時要引用材料,緣事而發(fā)(盡量引用,但不要照抄),以避免套題之嫌。 (可以明引,也可暗合)

    4.充分利用所給材料,對材料本身要做分析與關聯(lián),以避免 “穿靴戴帽”之嫌。例如:談論“獨一無二”,就要具體分析鄭板橋是如何做到 “獨一無二”的? (比如他的博采眾長,堅持不懈);再如談“融合”,就要說明鄭板橋是如何 “融合”百家的? (比如:雜取眾長——“用隸書參以行楷”;打破門戶之見——“非隸非楷,非古非今”;借鑒他人也不失獨立人格——“不可無一”)

    例如,《創(chuàng)新切莫弄巧成拙》一文,其結構內容如下:

    (一)分析“板橋體”的意義——追求創(chuàng)新。提出問題:應該如何追求創(chuàng)新?

    (二)分析鄭板橋的通今博古,論證:創(chuàng)新是以積累為前提的。

    (三)分析鄭板橋與“揚州八怪”的行為,是表現(xiàn)獨立人格的,論證:創(chuàng)新是有豐富內涵為內容的。

    (四)分析“板橋體”的“非隸非楷,非古非今”,是以振興書法為目的的,論證:創(chuàng)新是有高尚目的而不是標新立異搞怪出風頭。

    這樣的文章,緊扣中心論點,充分運用所給材料做具體分析,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可以評為一類卷。

責任編輯:admin    

相關閱讀

    關于我們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協(xié)議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

    欧美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日本精品免费在线视频,性爽爽刺激视频午夜福利,2021久精品视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