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曾經(jīng)在北京路上沿街叫賣,守著一個小小的地攤,卻豐收了一個大大的夢想;她們?nèi)缃衩缐舫烧?,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店鋪,開設(shè)了一個個北京路上的傳奇老字號。歲月有回報,她們昔日流下的汗水在今天變成了一粒粒晶瑩的珍珠。
老涼粉店
從擺攤第一日起便成名
“我剛來西藏時不曉得干啥好,尋思了又尋思,不如去賣涼粉?!泵珣c珍在圍裙上擦了擦手上的油漬,伸出手指了指不遠處的草坪,“就在那里,我原先的涼粉攤子就擺在那片空地上。那里原先栽著一棵樹,我剛擺攤時樹干還沒有我胳膊粗,后來長得枝繁葉茂,不知道幫我遮了多少毒日頭?!?/p>
毛慶珍的老涼粉店開設(shè)在布達拉宮對面,出門迎客抬頭就能看見布達拉宮的白墻金頂。從1989年幾張只能容納幾個人的舊桌椅到今天被驢友在西藏旅游攻略中追捧為“拉薩十大必去的小吃店”,從昔日風(fēng)吹日曬的小地攤到如今北京路上的老字號,現(xiàn)年50歲的毛慶珍為此付出了她宛如花苞一般柔軟且明艷的青春。
毛慶珍來自四川射洪,父親和爺爺都是經(jīng)營飯館的生意人,“我爺爺早年就做過涼粉生意,挑著扁擔(dān)走街串巷,一碗涼粉賣5分錢?!泵珣c珍放下手里正喝的稀飯碗,清了清喉嚨,“1988年我剛到拉薩時,想著要擺地攤賣涼粉起初心里還沒有多少底氣,但轉(zhuǎn)念一想,我有祖?zhèn)鞯拿胤剑诟篙吷磉呍趶N房里打了多年的下手,擺一個涼粉攤子該不是難事。”
涼粉攤子開始營業(yè)的第一日,毛慶珍的老涼粉被一搶而空,附近拉薩中學(xué)的學(xué)生、電視臺的職工、過路的行人,紛紛在她的小攤前排起了長長的隊,吃完了涼粉,又喝光了醋水湯。當毛慶珍揉著酸痛的手臂在家清數(shù)零錢時,大家開始口耳相傳布達拉宮對面有一家老涼粉,粉好料足,毛慶珍心里清楚——她的涼粉生意火了。
上世紀90年代初,毛慶珍的老涼粉賣2毛錢一碗,兩個面盆的涼粉賣了30塊錢。“那會兒裝涼粉的碗,比店里現(xiàn)在使用的碗要稍微小一些?!泵珣c珍從廚房拿出一個白搪瓷碗,迎著店里一絲明黃色的光線比劃著,“蔥姜蒜沫,辣子醋水小料加一把,2毛錢一碗,胃口大的管個半飽?!?/p>
一“粉”成名后,老涼粉店迎來了日后繁忙的每一天,回頭客帶去的新顧客又成了回頭客,回頭客若干年后娶了妻成了家,再領(lǐng)著兒子來毛慶珍店里買涼粉。不足40平米的小店里里外外一共放置了15張桌子,送走一桌又迎來了一桌,仿佛永遠沒有閑暇的時候?!百忂M2600 斤豌豆粉不到一個月就賣完了?!闭f起這20年涼粉生涯的辛苦與不易,毛慶珍伸出了她紅腫的手背,“每天7點起床做涼粉,工作到凌晨2、3點才能睡覺。一年到頭就大年初一耍一天,平時除了守著鍋臺就是洗碗池,只去過扎基寺,出了北京路往哪拐我都迷糊,想去林芝想了好多年了。來西藏24年,就5年前回過一次射洪老家,女兒上大學(xué)我都沒去送。”
涼粉攤剛營業(yè)時,只售涼粉和涼面兩樣,多年過去涼粉店出售的品種豐富了幾倍,毛慶珍卻一直沒有印制菜單,僅在店門上貼著“涼粉”“涼面”等幾個紅字,若遇到詢問的客人,她便會回答:“老鄉(xiāng)麻煩你到門口去看?!辈粩U店,不遷址,毛慶珍得意地說,“吃我涼粉長大的,有好多優(yōu)秀的人。”涼粉店的女老板講這句話的姿態(tài),就好像她在招牌上寫的“本店獨家經(jīng)營無分店”一樣,經(jīng)過時光的沉淀,瀏覽過無數(shù)次的日出月落,終成了北京路上一枚永久剔透的琥珀。
紅太陽帽瓜子店
帽子紅 賣瓜子的人心更紅
“‘紅太陽帽’這個名字不是我取的,而是常來買我瓜子的老顧客們幫我取的。當時在我擺地攤的地方,除了我以外還有8家瓜子攤,大家?guī)е嗨频拿弊诱境梢慌?,買我瓜子的人說‘去買紅太陽帽那一家,她家的香’,一傳十十傳百,‘紅太陽帽瓜子’的名聲就這樣響起來了。”王道碧笑了笑,時不時攏一攏垂在耳邊的發(fā)絲,人到中年的她依舊愛美。
從北京路上的瓜子店到存貨的倉庫再到王道碧的家,只有幾分鐘路程。王道碧說,她的紅太陽帽經(jīng)過長年的風(fēng)吹日曬,紅帽子早已經(jīng)變成了肉粉色,帽檐處均是紛雜冗亂的線頭。年歲像極了一把殘酷的刀,不光在帽子主人曾經(jīng)年輕的臉龐上刻下了風(fēng)霜的痕跡,也在紅帽子的邊邊角角裁剪出一個個細小的洞眼,孤獨地漏著風(fēng)?!霸仁蔷p紅的,跟里面的襯布是一個顏色。帽子褪色了,戴帽子的人也老了?!?/p>
回顧往事,王道碧頻頻提到了“苦”。1995年,王道碧從四川大足老家來到了拉薩,“剛到時給別人家?guī)迌海粋€月300塊錢,還不管飯。我家里還有兩個娃兒,這點錢根本不夠用?!睘樯钏嗟耐醯辣逃谑情_始為生計謀求出路,“大活人不能餓肚子,窮得過不下去只能開動腦筋想辦法。有一天,我看見一個回族商人在街上賣生瓜子,1塊9毛錢一斤,我批發(fā)了幾十斤回來,一粒一粒地淘洗,拿高壓鍋炒熟了擺到街上去賣,買瓜子的人將我夾在中間圍成了一個圈。當時北京路上只有我一家在賣炒瓜子,那是1996年?!?/p>
“那時起,其他家屬看見我賣瓜子掙錢,也紛紛在我附近擺起了地攤,一夜之間便多出來8家瓜子攤。那時候拉薩樹少、房子少,賣上一天瓜子就曬掉一層皮,大家都戴帽子。賣瓜子的人多了,我的瓜子名聲反而響了。其實我自己也沒想到,炒了十多年瓜子,頭上的帽子會成為我活著的標志?!?/p>
“我雖然沒有讀過幾年書,但我賣瓜子有自己的原則。炒之前一定要淘洗,不能有空殼,稱夠斤、賣夠兩,買賣再小,也要實實在在。1998年,當初的9家瓜子攤只剩下了我一家,別人嫌麻煩不洗瓜子,我要洗;別人堅持不下來,我堅持了下來。那年我盤下了一家僅有幾平米的店面,店名就叫‘紅太陽帽瓜子’。紅太陽帽不戴了,大家卻都記住了它?!?/p>
從地攤炒貨到人人知曉的品牌,王道碧的紅太陽帽瓜子店走了一撥熟客,又來了一撥???。時光荏苒,始終不變的是她那頂不再鮮紅的紅太陽帽仍在北京路上閃閃發(fā)光。
關(guān)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wù)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wù)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quán),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