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尼泊爾旅行,人們談論最多的話題是關于“trekking peaks”,被問及最多的問題也是“Do you like trekking?”。 “Trekking”在許多中文版旅游書籍里譯為“健行”、“徒步游”,而我更喜歡它的英文原意:翻山越嶺,跋涉山間。
尼泊爾的徒步線是西方游客的天下
背夫
徒步山間,常有瀑布相伴而行
這讓我想起中國古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以及眾多的山水詩人,如李白、蘇東坡、謝靈運等等,他們或徒步,或乘車馬,足跡幾乎遍布中國的山山水水,中國的山水也因之平添了一份濃厚的人文色彩。在古漢語里,旅行二字被解作旅人和行者,是隱然帶有一種孤寂感的苦行者。由此看來,旅行在中國是早有傳統(tǒng)的。但在現(xiàn)代,徒步游者大都是西方游客,似乎徒步游是西方人發(fā)明的。
的確,是西方人自上世紀60年代就發(fā)掘了尼泊爾的徒步游線路,使之成為世界上最著名最好的徒步游目的地,并成為西方背包客們的天堂。
懶懶的閑適和猛然的震撼
尼泊爾許多地方的風光堪稱是世界級的。地處“雪山的故鄉(xiāng)”———喜瑪拉雅山脈南坡的尼泊爾,擁有眾多的雪山,世界上10座8000米以上最高的山峰,有8座在尼泊爾境內。在許多旅游度假酒店的客房陽臺,游人都可以邊品嘗咖啡邊欣賞連綿起伏的雪山景色。但是越來越多的旅行者選擇徒步游的方式,一步一步接近心中神圣的雪山,試圖用身體觸摸和感知這神奇的大自然。試想一下,當你在某個陽光明媚的早晨一醒來,推窗即看見一座潔白的雪山迎面撲來,又或者,當你翻山越嶺后站在某個山口,一座拔地而起的雪峰高聳于你的眼前,那是一種怎樣的震撼,這或許是天下第一等美事,還有什么能夠與之媲美呢?
一位近七十歲的西方游客赤膊上陣,自背行李,看得我汗顏
作者徒步經過這樣的鐵索橋
尼泊爾像一塊神奇的磁鐵
尼泊爾是個名副其實的山國,其三分之二的國土面積是山區(qū)。直到今天,尼泊爾大部分偏遠山區(qū)仍未通公路,山民們依然靠徒步出入其間。許多山路已走過好幾個世紀,是千年的古道。在尼泊爾徒步游就是加入當?shù)厝说男辛醒刂@些古道步行,穿越數(shù)不盡的山脈,經過一個又一個偏遠的村莊,并來到喜瑪拉雅雪山腳下,仰視這圣潔的雪峰,獲得從未有過的感受,這將是人生一次非常有價值的經歷。
在尼泊爾徒步游,與純粹的攀登高山或在一座人跡罕至的地質公園徒步旅行不同,經常會有當?shù)厝粟s著馬隊或扛著重物從你身邊經過,還有遇見了都會互相道安的來自世界各國的徒步者,在這條路上步行,你不會感到孤獨無助,你會發(fā)現(xiàn),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對在路上的旅人表現(xiàn)出難以置信的友善和樂于助人。沿著這些路線行走,每隔一段不太遠的距離就有可供食宿的村莊,或可供休息的茶館和石臺。在這些村莊中,你能遇見屬于不同民族的村民和家庭,他們的熱情、友好、親切、幽默以及民俗和宗教節(jié)日,將使徒步游變得輕松愉快和更加有趣。在這里步行數(shù)周你甚至無需自帶帳篷和干糧,世界上也恐怕只有尼泊爾才有如此完善的徒步游設施。也因此,尼泊爾像一塊神奇的磁鐵,深深地吸引著全世界眾多的徒步旅行者和登山運動員。
在千年老杜鵑林里穿行
山村割草的女孩
路上不斷遇到的山民
推薦一條徒步游熱線
我去尼泊爾旅游過好幾回,加在一起的時間超過半年,其間徒步游過幾次,且一發(fā)不可收。我相信,只要你在尼泊爾喜瑪拉雅雪山間徒步走過一回,你就一定會愛上這里,并發(fā)誓還要再來。
我的徒步游故事和感動有很多,礙于篇幅,留待后敘。今天先推薦一條最熱的徒步游線路———博卡拉安納普娜國家公園布恩山至甘杜克六天環(huán)線:
這條線路的最大特點是行走海拔不太高,約從900米至最高點3200米之間,在布恩山可以全方位欣賞到安納普娜白雪皚皚的眾雪峰,包括著名的安納普娜峰南峰和魚尾峰。在行程中的大多數(shù)住地都可近距離觀賞魚尾峰。每天步行距離五到七公里。
第一天乘巴士或的士從博卡拉至NAYA PUL,從此小鎮(zhèn)開始徒步,在TIKEDHUNGA過夜。第二天抵GHORAPANI。第三天天未亮之前登布恩山觀雪山日出后,前往TADAPANI。第四天早觀魚尾峰日出后到達甘杜克,在住地可近距離欣賞魚尾峰日落的壯麗景色。第五天向東穿過山谷到達LANDRUK。第六天下山到PHEDI,然后乘車返回博卡拉。
山上的村莊都設有家庭旅館
山間徒步住宿點的露臺
如此美景,要坐下來喝杯咖啡慢慢欣賞
■徒步游提醒
1、需提前在加德滿都或博卡拉辦妥進山許可證。
2、穿雙防滑、透氣且大一碼的登山鞋是非常重要的。
3、如果你不屬于暴走一族的話,建議你務必請個注冊的向導或背夫。
4、最佳的登山季節(jié)是10、11、2、3、4月,12月和1月多降雪,6、7、8、9月為雨季不宜登山。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