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耶寺(百度圖片)
桑耶寺,藏文意為"無邊寺"、"存想寺"或"超出想象寺院"。是西藏歷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寶俱全的寺廟,在佛教徒心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信步而至,圓形的圍墻內(nèi),大殿、佛塔,及其精巧的布局,都是其他地方?jīng)]有的,宛如走進了佛國梵天的世界。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烏孜大殿,巍峨挺拔,雄偉壯觀。一層為藏式風格,二層漢唐式樣,三層為印度風格。據(jù)記載,桑耶寺始建于公元八世紀中葉,因藏王赤松德贊創(chuàng)建時融合了藏、漢、印三種建筑風格,所以被稱為"三樣寺"。
桑耶寺是由寂護大師設計,赤松德贊奠基,蓮花生大師主持修建的。大門左側墻邊有石碑一塊。據(jù)傳說為赤松德贊所立,碑上有古藏文,記錄了779年藏王赤松德贊發(fā)布的一道敕令,首次正式宣布佛教為吐蕃的國教。大門門廊上的額坊上,懸有一口唐式掛鐘,鐘上鑄有古藏文,據(jù)有關資料記載,此鐘為虔誠的佛教徒赤松德贊的第三妃所獻。進入大殿必從銅鐘下穿過,伸手一擊,發(fā)出清脆的聲響,余音裊裊。
烏孜大殿為桑耶寺的中心主殿,面積達6000余平方米。殿高三層,每層殿堂的空間很高,一般5.5米到6米之間。而且第二、三層均在殿堂前建有低于大殿的寬敞陽臺,這既使大殿內(nèi)得到充足的光線,同時外觀也更加壯麗大方。據(jù)有關文獻記載,"烏孜"大殿的建筑吸收了西藏、內(nèi)地和印度的構筑風格。各層的壁畫和塑像也都按照各自不同的法式進行繪畫和雕塑。
佛像莊嚴,佛殿森森,酥油燈搖曳。幾乎所有大小殿堂,回廊的壁面上都滿飾壁畫,其題材除其它寺廟常見者外,還有"西藏史畫"、"桑耶史畫"、"蓮花生傳"、"舞蹈雜技"、"舉重揉道"、"田徑賽馬"等等。其內(nèi)容洋洋灑灑,蔚為壯觀。"羅剎女與神猴成婚","第一位贊普的來歷","松贊干布統(tǒng)一西藏","文成公主進藏"等。一幅幅精美絕倫的壁畫,鮮活地再現(xiàn)了場景,把人的思緒拉回了歷史的深處。同時,寺院內(nèi)珍藏著西藏自吐蕃王朝以來各個時期的歷史、宗教、建筑、壁畫、雕塑等多方面的遺產(chǎn),集西藏古代文明之大成?!顿t者喜宴》中曾贊道:"此寺是難以想象之建筑,此世間無以倫比之寺院"。
拾級而上,二層的漢唐建筑風格,有一種讓人迷醉的感覺。朱雀大街的房檐,推拉式的窗戶,檐角上掛著的銅鈴,讓你佛仿又置身長安。放眼四顧,周邊一片寬闊,桑耶寺全景盡收眼底。四大洲,八小洲,白、紅、黑、綠四塔,日、月殿,錯落有致分布。滿載朝圣者的汽車不斷駛來,信徒們虔誠地磕頭,圍墻內(nèi)外的兩條轉(zhuǎn)經(jīng)道上,行人過后轉(zhuǎn)經(jīng)筒發(fā)出不絕于耳的"咕咕"聲。閉目凝聽,有一種飛升的沖動。
據(jù)說,整個寺院的布局,是按佛教想象中的"世界"的結構設計而成。一般認為是以古印度摩揭陀地方的歐丹達菩提寺(即飛行寺)為藍本;也有人認為,桑耶寺的建筑形式與佛教密宗"壇城"(即曼陀羅)相似。"烏孜"大殿象征宇宙中心須彌山;"烏孜"大殿四方各建一小殿,象征四大部洲;四方各殿的附近,各有兩座小殿,象征八小洲;主殿兩旁又建兩座小殿,象征日、月;主殿四角又建白、紅、黑、綠四塔,以鎮(zhèn)服一切兇神魔剎,防止天災人禍的發(fā)生;而且在塔周圍遍架金剛杵,形成108座小塔,每枚下置一舍利,象征佛法堅不可摧,此外,還有一些其它建筑,為護法神殿、僧舍、經(jīng)房、倉庫等。全部建筑又圍上一道橢圓形圍墻,象征鐵圍山,四面各開大門一座,東大門為正門。
桑耶寺從來不寂寞,夏、秋季節(jié)游人鼎沸,冬、春季節(jié),朝圣者絡繹不絕。據(jù)了解,桑耶寺又有"通向天堂的門戶"的稱謂。在藏區(qū),很多人畢生的心愿就是去一趟桑耶寺。深冬時節(jié),從四川、青海、昌都來的人最多,他們背著行囊,推著小車,滿臉塵垢的從各地趕來,充滿了喜悅和興奮。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