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shù)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前的位置:西藏新聞網(wǎng) > 旅游人文 > 旅游伴侶 > 出游攻略

歷史滄桑話雪頓

2015年03月21日 11:22    來源:中國西藏    記者 強巴平措 饒元厚
分享到:    
信徒在頂禮佛像。李小可攝

  雪頓節(jié)的緣起

    

    藏語“雪頓”中“雪”是酸奶的意思,“頓”是宴之意,“雪頓”即酸奶宴會。喜吃酸奶是世居雪域高原的藏民族亙古以來的生活習俗之一。

    

    相傳藏傳佛教后弘期始祖、來自孟加拉的高僧——阿底峽大師尤其喜食酸奶。每逢盛夏時節(jié),阿底峽大師駐錫地聶塘寺附近的百姓紛紛給大師供奉酸奶,他總是真誠致謝并為百姓加持祈福:凡獻酸奶的人家,牲畜不染疾、不走失,不受野獸禍害。大師的祈福不脛而走,敬獻酸奶的百姓便與日俱增,一時成為當?shù)氐囊环N佳話。隨之,酸奶在人們的心目中從單純食品的地位一下上升至能消災避禍的神物。 

    17世紀以前,西藏的“雪頓”活動是一種純宗教活動,那時按照佛教的戒律,為避免僧人外出踏死幼蟲,無意間犯“殺生”之戒,夏季有好幾十天要行長靜,即夏令安居,直到解禁。在解禁的日子,僧人紛紛出寺下山,世俗百姓準備酸奶進行施舍。這就是雪頓節(jié)的來源?! ?br>
    

    公元1642年,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在西藏掌政。五世達賴阿旺羅桑嘉措(公元1617~1682年)駐錫地—拉薩哲蚌寺內(nèi)的噶丹頗章宮成為西藏當時政治、宗教、文化中心。

    

    五世達賴從小卓具才學,十分喜歡文學藝術,尤其鐘情于藏戲。就是在他和其他一些高僧的授意倡導下,才于哲蚌寺雪頓節(jié)期間,開始邀請民間藏戲班子來作助興演出,從而形成了“哲蚌雪頓”演藏戲的節(jié)日慣例。

    

    每年藏歷6月30日,既是五世達賴剃度日,又是新舊鐵棒喇嘛交接日。這天,成千上萬的僧俗民眾涌入寺院,向五世達賴和寺院活佛、僧眾敬獻酸奶,企盼摸頂、托福、長壽、豐收,死后不下地獄的加持;這天,從西藏各地匯聚拉薩的六個白面具藏戲團、四個藍面具藏戲團,都齊聚哲蚌寺獻演各自拿手的藏戲片斷。包括工布地區(qū)的單人鼓舞工布卓巴,拉薩河、雅魯藏布江匯流處協(xié)榮村的野牦牛舞。屆時,五世達賴欣喜蒞席,由其經(jīng)師、隨行僧俗官員陪同觀賞,產(chǎn)生巨大影響。至此,便形成一年一度的固定節(jié)日,俗稱“雪頓節(jié)”。

    

    嗣后,順治10年,即公元1653年,五世達賴與固始汗磋商,決定從哲蚌寺噶丹頗章宮遷至順治初年即著手擴建的布達拉宮內(nèi)駐錫。雪頓節(jié)亦隨之移至布達拉宮“空中舞臺”,即德陽廈舉行。

    

    公元1720年,七世達賴格桑嘉措(公元1708~1757年)執(zhí)掌西藏政教大權期間,在拉薩西郊興建其夏宮羅布林卡,雪頓節(jié)便移于此舉辦。仍沿習慣例,各地藏劇團應召匯聚拉薩參演,向達賴敬獻祝詞。

    

    近300年來,拉薩出現(xiàn)了哲蚌、布達拉、羅布林卡三位一體的雪頓格局。羅布林卡則是雪頓節(jié)活動的中心。

    

    藏戲,雪頓節(jié)主體藝術形式

    

    藏戲歷史悠久,是西藏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藝術寶庫中的瑰寶,是中華民族戲劇藝術園地中的一朵奇葩。它萌生于1000多年前的西藏法王—赤松德贊時期,其雛形白面具藏戲表演形式在桑耶寺開光典禮上就有表演。

    

    藏戲的鼻祖為明代著名建筑師湯東杰布(公元1385~1464年),他一生修建了58座鐵橋,在修建鐵索橋的過程中,為募捐資金,組織民工編演節(jié)目,運用白面具藏戲的形式加以革新發(fā)展,創(chuàng)建了藍面具藏戲。

    

    在漫長的歲月中,藏戲逐漸錘煉成13個傳統(tǒng)劇目,后世經(jīng)常上演的只有《甲莎白莎》(亦稱《文成公主》)、《諾桑王子》、《卓瓦桑姆》、《蘇吉尼瑪》、《朗薩雯波》、《頓月頓珠》、《智美更登》和《白瑪文巴》等8大藏戲。

    

    這8大藏戲是300多年來一年一度舉辦雪頓節(jié)藏戲演出中主要劇目。每年藏歷七月初一,羅布林卡雪頓節(jié)拉開序幕。各藏戲隊都演出一些片斷,頭一個獻藝的開始是賓頓巴,后來是扎西雪巴(因它發(fā)展得豐富生動而代替了賓頓巴)。據(jù)說,他們資格最老,與領頭修架鐵索橋和創(chuàng)始藏戲的著名活佛湯東杰布有歷史淵源;七月初二,江嘎爾隊演出,劇目是《諾桑王子》或《朗薩雯波》;七月初三,巴隊《頓月頓珠》是他們的保留節(jié)目;七月初四,香巴劇團則推出《文成公主》或《智美更登》等劇目;最后一天是覺木隆劇團壓軸,其演出劇目為《卓娃桑姆》、《蘇吉尼瑪》和《白瑪文巴》,每年輪換演出。

    

    群眾喜聞樂見的藏戲遍及西藏,尤其是拉薩、日喀則、山南等聚居區(qū)。藏戲更是人們不可缺少的文化生活之一,幾乎每個大的村鎮(zhèn)、寺廟,都有自己的業(yè)余藏劇團。每年雪頓節(jié)期間,原西藏地方政府都要把按其登記在冊的、分散在全藏各地較有名氣的12個藏劇團召來拉薩,于達賴夏宮羅布林卡輪流公演,然后返回各地演出。

    

    因此,藏歷7月的雪頓節(jié)也是“藏戲節(jié)”,千家萬戶,男女老少,僧俗信眾都沉浸在節(jié)日的歡樂、“藝術的海洋”之中。

    

    酷愛藏戲藝術的人們不僅僅限于西藏境內(nèi)。遠在青海、甘肅、四川、云南等省的藏區(qū),與西藏毗鄰的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等國藏族同胞聚居區(qū),也廣為流傳。

雪頓節(jié)在哲蚌寺根培山腳處演出藏戲《甲魯溫巴》。張鷹攝
雪頓節(jié)在哲蚌寺里演出藏戲。張鷹攝
在羅布林卡里演藏戲《文成公主》。張鷹攝
責任編輯:admin    

相關閱讀

    關于我們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協(xié)議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

    欧美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日本精品免费在线视频,性爽爽刺激视频午夜福利,2021久精品视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