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shù)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前的位置:西藏新聞網(wǎng) > 旅游人文 > 旅游伴侶 > 出游攻略

旁居磨盤山的藝人 雪堆白的傳人

2015年03月21日 11:22    來源:《西藏旅游》雜志    
分享到:    

    一堵墻隔開了世俗的喧鬧,一顆顆心專注于民族的傳統(tǒng)。純金、白銀、黃銅,他們用心的雕琢,細心地打磨,由一件件毛料出落成精制的藝術(shù)品。他們沒有名號,只曉得自己是雪堆白的傳人,從事來料加工的活兒,全憑顧客相互傳著口碑。_______引言

    早晨第一抹陽光透過層層的樹葉,斑駁地灑落在地上搖曳著。磨盤山關(guān)帝廟與北京中路只隔一墻,紅墻外面車水馬龍,一派商業(yè)的繁華,墻內(nèi)寂靜空妙,鳥語花香。

    關(guān)帝廟進門的右側(cè),一扇巨大的白鐵皮門豎立著,參觀的人們一般不會在意,當你輕輕地推開大門,一幅民族手工作坊圖就顯現(xiàn)出來,不大的小院依墻而建,只有兩間小房,堆砌著各種半成品,一塊塊銅制品散發(fā)著古樸與藝術(shù)。

    七、八個人散落在涼篷下,忙碌著,有的在敲擊銀制的碗蓋,只見毛坯的藏銀越發(fā)圓潤光華;有的在“門扎”上雕刻著花紋,美妙的圖案漸清晰耀眼;銅制的靈塔飾物,正一塊塊地鑲上寶石,呈現(xiàn)出莊嚴與神圣......

    這里沒有電腦,也沒有激光,全部是手工勞作。小鐵錘、小鏨、鐵砧,火爐,一瓶液化氣罐,算是最先進的設備,據(jù)說是用來切割金屬的。

    談笑聲,敲擊聲,混雜著陣陣藏歌聲,和諧安詳,上演著一幅耕織圖。

    在這個簡陋的小院里,你看不到公司的名號,加工的產(chǎn)品上也沒有標識。他們從事的主要是來料加工類的活兒,一般不針對市場生產(chǎn)??腿诵枰裁矗热玢y制酥油燈、門扎、佛像之類的,需要提前來預定。有時還要自己帶來材料,預付部份定金,他們再安排師傅進行制作。

    你別看這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作坊,生意好得大家都忙不過來。他們從早上九點上班,一直要到下午七點才收工,中午就在作坊里吃糌粑,喝酥油茶,簡單用過午餐后就開始工作。到這里來要求定做產(chǎn)品的,除了拉薩本地的,還有來自康區(qū)等遙遠的地方。

    采訪當天,就遇到一位來自昌都的老人,名叫益多識,他大老遠的趕來只為訂做一盞銀制酥油燈。但被告之,要等一個月后才能拿到。

    老人說,他知道這個地方是朋友推薦的,并且看過他們制作的東西,非常精制漂亮。

    年長的羅布講,他們是雪堆白的傳人,而雪堆白就是以前藏政府的佛像加工廠。據(jù)說廠址就在布達拉宮廣場附近,現(xiàn)在移作他用了。

    聚集在這里的藝人,他們都有分工,比如有的精于描繪和雕刻,有的長于敲擊,手藝都比較精湛,多為一脈相承的師兄弟關(guān)系。

    羅布是他們中年長的,手藝相對較出眾,他正在趕制純金酥油燈。

    他說制作這樣一盞酥油燈,需要耗時二十多天,當然價格也不菲,可值二十多萬元。

    金黃色的燈座、燈碗,在他手中嫻熟的把弄著,雕刻、拋光,一會兒工夫,圖案就鮮活了起來,金燦燦的閃著光。

    帥氣的小伙羅布扎西,最擅長描繪和雕刻,他說自己從十八歲開始學手藝,現(xiàn)在有將近二十年的從業(yè)經(jīng)歷了。

    “門扎”是佛事用物,用藏銀制成,形如箍,扁寬狀,外飾很多精美圖案,制作的工藝也很煩瑣。

    羅布扎西就從事著這類精加工,他手握小釘錘,用纖細的小鏨自信地敲打著。經(jīng)過他的侍弄,一幅熠熠生輝的圖像就顯現(xiàn)出來。

    在寺廟或在藏家,人們會驚訝于靈塔的妙相莊嚴,因為里面除了高僧大德的舍利或遺物外,就是塔像的恢弘大氣與精制藝術(shù)。

    朵巴就是制塔高手,他用黃銅造型,精心打磨拋光,然后為其鑲上綠松石、祖母綠等寶石。每一道工序,每一個細節(jié)都體現(xiàn)著技藝的不凡。

    他很靦腆,不愛說話,也很怕拍照,總是躲閃著。當相機對準他手中的工藝品時,顯得特別大方與自信,很配合的靠攏過來,并按要求擺造型。

    小院里藏龍臥虎,個個都有絕活。拉巴就是制作佛像的高手,他旁邊擺了幾張法王松贊干布的照片,是應康區(qū)一位客戶要求定制的。這尊一米六左右的坐式法王像,將耗去他一個多月的時間。

    目前,我們看到的僅是身體部位的構(gòu)件,他正在考慮臂和身子的巧妙結(jié)合。他說,制作佛像十分講究,先做坯型,然后刻袈裟。人物的表情、服飾也很考究,都要細細捉摸,用心去體驗,絕不是簡單的模仿,經(jīng)打磨、拋光后,要充分彰顯人物的個性,生動傳神,最后才能成為精品。

    采訪后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這群旁居磨盤山的藝人,用智慧和汗水權(quán)釋著藏民族的技藝,書寫著民族藝術(shù)的輝煌。斯是陋室,唯吾得馨。雖與喧鬧的世俗只隔一墻,他們卻安分樂道,靜靜地守護著這片寧靜的天空。當他們翻閱著最新的《西藏旅游》雜志,透過一頁頁精美的畫面,看著外面豐富多彩的世界和人生,眼里流露出憧憬與神往。不過那只是短暫的一瞬,很快他們又恢復了平靜,鏗鏘的敲擊聲和專注的雕刻,昭示著他們對這份職業(yè)更加忠誠的篤守。

責任編輯:admin    

相關(guān)閱讀

    關(guān)于我們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協(xié)議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quán),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

    欧美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日本精品免费在线视频,性爽爽刺激视频午夜福利,2021久精品视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