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shù)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dāng)前的位置:西藏新聞網(wǎng) > 旅游人文 > 旅游伴侶 > 出游攻略

珞巴族的飲食

2015年03月21日 11:23    來源:騰訊旅游    
分享到:    

    珞巴族是分布在中國西藏自治區(qū)山南、林芝地區(qū)一個少數(shù)民族。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東起察隅,西至門隅之間的珞渝地區(qū),以米林、墨脫、察隅、隆子、朗縣等最為集中。

    珞巴族大部分居住在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以西的高山峽谷地帶,山高林密,人煙稀少,交通十分不便。架棧橋、過獨木、爬“天梯”、飛溜索、穿藤網(wǎng),是珞巴族的交通絕技。直到20世紀中期,珞巴族社會仍處于原始社會末期階段,刀耕火種兼營狩獵,大型獵物平均分配的古老習(xí)俗,至今還在沿襲。

    珞巴族先民曾有過生食的歷史痕跡。一部分珞巴人常把獐子肉剁成肉醬,拌上辣椒和姜末作為配料。 燒烤,是珞巴族最常見的一種加工食物的方式。不管是植物性食物,還是動物性食物,都可以燒烤。整條魚投入火塘,埋上熱灰,用不多時便燜熟可吃。在山上捕獲到大的動物,除烤吃外,還切成肉條,烤熟后長期貯藏。

    用石塊烙制的食品也很常見。把蕎麥、玉米和達謝(一種木本棕類喬木樹桿加工后提取的淀粉)研磨后,用水調(diào)和成稀面團,攤在燒紅的石片上,先烙熟一面,再翻烙另一面,如餅太厚,烙過再埋入火塘的灰燼中,使其熟透。珞巴族煮食食物的方法也很獨特。崩如、蘇龍部落的人把達謝調(diào)成漿,放在大葫蘆里,再從火塘里把燒紅的石頭取出來,立刻投放到葫蘆里,利用石頭的熱量把達謝煮熟?;蛘甙鸭Z食放進竹筒,加上水,堵上木塞,放在火堆上燒。食用時用刀把竹筒破開。這種方法多用于外出遠行。

    “庫巴”——油炸薄餅。主要原料是糯米粉。將米粉摻入少量食鹽,均勻拌和,宜稍稀些,用木棒搟成直徑15厘米的圓餅,薄如紙。將野生植物油在皂石鍋中熬開后“庫巴”清脆可口,是過年過節(jié),婚喪嫁娶不可缺少的一種食品。訂親和還親,男方要給女方家送上三筐“庫巴”,婚禮席上,女方賓客面前每人一盒六個“庫巴”。年節(jié)晚輩給長輩拜年后,長輩送給晚輩一個“庫巴”。油炸“庫巴”時,石鍋旁邊置放一個裝滿凈水的大葫蘆,含義是不會減少,操作時說“少”和“無”字。舊時代,習(xí)慣比價為一個“庫巴”換1升大米,運到林芝或波密,一個“庫巴”可換1升食鹽?!皫彀汀边€是饋贈親朋的上乘禮品。

    “阿香飯”——炒玉米。玉米七成熟時脫粒,用文火炒熟,然后放入木中用木棒舂成數(shù)塊扁狀,加入少量食鹽,還有放少量大蒜的。這種點心是招待客人的,外出人員隨身攜帶一小布袋,餓肚時可隨時充饑。藏胞特別喜食這種食品,1升可以換回10升食鹽。

    “拉布夏崗當(dāng)”——涼拌獐子菌。在喜馬拉雅山低海拔的熱帶雨林中,盛產(chǎn)世界三大野生食用菌之一的獐子菌,它形似香獐毛而得名。此菌屬于低等植物,灰褐色,靠寄生生長。一個有2-3公斤重,厚度達20厘米左右。珞巴人烹飪此菌有兩種辦法:一是煮湯,一是洗凈后撕成長條條,越薄越好,然后加入食鹽、蔥、蒜、茴香、花椒、胡椒、自制豆腐等佐料,這種涼拌菜,味美可口,越吃越香,它含有極高的蛋白質(zhì),營養(yǎng)豐富,是優(yōu)良的滋補品。

    “夏金”——生肉醬,多用野羚牛、扭角羚或香獐肉。用將生肉砸成肉泥,然后再拌以蒜泥、茴香、香菜、辣椒面等多種調(diào)味品,和成不干不稀的肉醬,用飯醮著吃,吃起來清脆爽口,咸淡適中,辣乎乎,麻酥酥,別有一番味道。

責(zé)任編輯:admin    

相關(guān)閱讀

    關(guān)于我們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wù)協(xié)議廣告服務(wù)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quán),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

    欧美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日本精品免费在线视频,性爽爽刺激视频午夜福利,2021久精品视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