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沒有如織的游人,但卻有數(shù)以千萬計的朝圣者慕名來此,更有信徒們不遠萬里來此冥想,以此來尋找對于來世的靈感;這里不是旅游秘籍上推薦的旅游勝地,但它卻是神奇且神秘的藏民族的誕生之地,傳說中,神猴同羅剎女這是在此結(jié)合而繁衍出了雪域高原上的世代居民。來到這里,那些散布在神山、圣湖之間的西藏第一宮、第一殿、第一寺和聶赤贊普、松贊干布、文成公主的名字在時刻提醒著你:這里,是藏文化的濫觴之地,是西藏的靈魂所在。
這里沒有如織的游人,但卻有數(shù)以千萬計的朝圣者慕名來此
這里,就是山南,藏地文明的起源、吐蕃王朝的故鄉(xiāng)。
這里,是藏文化的濫觴之地,是西藏的靈魂所在
所謂山南,是指岡底斯山與念青唐古拉山以南,雅魯藏布江中游,雅礱江河谷一帶。雅魯藏布江中游橫貫山南北部,留下了富饒豐腴的谷地和平原,也在澤當?shù)呢暡既丈搅粝铝松窈锿_剎女交媾而繁衍高原人類的美麗神話。
兩旁美麗的田野和勞作的藏民
行走在山南的公路上,兩旁美麗的田野和勞作的藏民已讓我知道了,為什么這塊地方能孕育了燦爛的藏地文化和強盛一時的吐蕃王國。
美麗的田野
公元前2世紀初葉,雅礱部落的首領(lǐng)聶赤贊普成為西藏歷史上的第一位藏王。他建立了“蕃”王國,確立了贊普的世襲制度,修建了西藏歷史上第一座宮殿雍布拉康。
公元7世紀中葉,第三十二代贊普松贊干布起兵于雅礱河谷,先后征服蘇毗、羊同等部落,進而征服周邊所有對手,完成了統(tǒng)一青藏高原的宏偉大業(yè),建立了吐蕃王朝,并將都城由山南的瓊結(jié)遷至拉薩。西藏的政治、軍事中心雖然北遷,但作為吐蕃王朝起家之本的山南在王朝中仍保持著特殊的地位。在當時松贊干布親自繪制的形似仰臥羅剎女的《吐蕃地圖》中,山南的門隅是羅剎女的左手心,乃東縣昌珠鄉(xiāng)是要如的統(tǒng)治中心。因為他們的根在山南,他們的魂也在山南;他們曾經(jīng)的家在山南,他們死后的墳也在山南。
從拉薩到山南的交通很方便,公路狀況也非常好。即使是在客運站乘坐40元/人的大巴車,也只需3個小時即可到達。但與藏民們同乘這最樸實、實惠的交通工具同時,我對于沿途美麗的雅魯藏布江風光就只能用眼欣賞,用心記錄了。
澤當鎮(zhèn)是山南地區(qū)的地區(qū)所在地,地方不大,但卻很有特點。孕育了藏族文明的雅礱河穿城而過,將縣城分為了新區(qū)和老區(qū)兩部分,老區(qū)居民多為藏人,而新區(qū)則是來此闖蕩的漢人們的聚居地。不要驚訝于此地會有漢人的身影,也不要驚訝于會有漢人們到此地來闖生活,其實在整個西藏縣城一級的地方里,漢人的身影隨處可見,甚至在數(shù)量上不少于土生土長的藏民。這樣的情況在平均海拔 4500米以上的阿里地區(qū)如此,而在海拔僅3000米左右的山南地區(qū)更是如此。不僅澤當鎮(zhèn)內(nèi)的道路多為安徽路、四川路之類的名字(西藏的街道多以援建地區(qū)的名字命名),甚至澤當鎮(zhèn)內(nèi)的出租車司機絕大多數(shù)都來自安徽。
全縣最大十字路口上沒有長長的車流
夜幕來臨前的澤當就是如此的簡單,全縣最大十字路口上沒有長長的車流,有的只是夕陽閃耀的安寧。
小述了一下我對于澤當?shù)挠∠?,下面就開始我在山南的行程吧。第一站,雍布拉康,一座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皇宮,一個滿是經(jīng)幡的神奇世界。
位于澤當11公里的扎西次日山上的雍布拉康是西藏歷史上第一座宮殿
位于澤當11公里的扎西次日山上的雍布拉康是西藏歷史上第一座宮殿。在西藏的民間,有“宮殿莫早于雍布拉康、國王莫早于聶赤贊普、地方莫早于雅礱”的說法,正是西藏歷史上的第一位國王聶赤贊普在如今被稱作山南的雅礱河谷修建了雄偉的“母鹿神殿”雍布拉康(藏語中,“雍布”意為“母鹿”,因扎西次山形似母鹿而得名,“拉康”意為“神殿”)。
而雄才大略的松贊干布在將都城搬到拉薩,并在紅山營造布達拉宮之后仍然沒有忘記這座故地的神殿。推崇政教合一的他將宮殿改作寺廟,并會在每年夏季攜文成公主來此居住。五世達賴時,碉樓式建筑上加修了四角攢尖式金頂,并由此成為了一座黃教寺廟。但無論它的外形和內(nèi)飾如何改變,這座屹立于母鹿山顛的皇宮神殿,一直守護著那些從這里走出的雪域子孫,兩千多年來從未改變。
從澤當乘公交車來到雍布拉康山腳
從澤當乘公交車來到雍布拉康山腳。舉頭仰望,只見這座山巔矗立的千年皇宮雖然沒有吐蕃王朝鼎盛時所建之布達拉宮的雄壯,但因為扎西次日山比紅山更為高大,所以我只能采取更加仰望的視角,去觀賞這座藍天之下的藏地第一皇宮。
登上這通往雍布拉康的臺階
登上這通往雍布拉康的臺階,也就開始了走近一段塵封的藏地歷史的歷程。
每一個彎角都是一個不一樣的腳步
每一個彎角都是一個不一樣的腳步,每一個腳步都是一分不一樣的感受。從鐵制的柵欄,到木制的扶欄,再到身邊滿是飄揚的經(jīng)幡,最后是那最原始最樸實的土路。
從平實走向了神圣
雖然高山之巔的雍布拉康從不曾改變,雖然藍色天幕下的金頂從未失去或增加過那閃耀的光芒,但是我的心情也隨著身邊的景致從現(xiàn)代走向了歷史,從平實走向了神圣。
遍插樹苗的山谷黃土
滿眼蔥綠的大片農(nóng)田
從遍插樹苗的山谷黃土,到滿眼蔥綠的大片農(nóng)田,再是用油菜花鑲嵌的上天畫作。雍布拉康護佑下的土地是那么的美麗。
天空中,白色的云朵自由地散布在藍色的天幕之上
也許稱其為上天的畫作有些夸張,但我真的非常喜歡這張照片。天空中,白色的云朵自由地散布在藍色的天幕之上,像是在用圣地的潔白去映襯雪域高原美麗的藍天,也為四周環(huán)繞的群山撒下了一片神奇的光影。當然,最美的還是在這孕育了藏民族和藏地文明的土地上,金黃的油菜花與蔥綠的麥田交相呼應,似乎是在爭奇斗艷,又似乎是在互相襯托。感到非常奇跡的是,在山南的整個行程中,我只在此地看到了原本應該早已凋謝的油菜花。真不知是上天對于我的眷顧,還是對于這片虔誠土地的眷戀。也許,除了上天的畫作,我也想不出更恰當?shù)姆Q謂了。
藍天
如此美景,讓人不由得更加陶醉于這飄動的經(jīng)幡、閃耀的金頂,也更向往這陽光下的神圣宮殿。
順著陳年的木制樓梯,登上了雍布拉康的正殿
順著陳年的木制樓梯,登上了雍布拉康的正殿。殿內(nèi),歷代藏王的雕像和藏傳佛教各個神佛塑像顯示著雍布拉康獨一無二的歷史與變遷。
白塔之上的金黃塔尖
殿外,你會繼續(xù)著迷于白塔之上的金黃塔尖,也會驚訝于窗臺前的青菜和平臺上的僧人們所種的各式花卉。
各式花卉
也許這就是他們最樸素也最原始的生活與情趣吧。
走出正殿,并不代表雍布拉康的行程到此結(jié)束。
山下美麗的田野
俯望山下,逐漸加厚的云層正為山下美麗的田野帶來了更加美麗的光影。
仰望空中
仰望空中,耀眼的陽光已經(jīng)將半邊的天際盡數(shù)過曝,但雍布拉康卻在這半邊蔚藍半邊亮白的天空下更顯高大。
一座掛滿了經(jīng)幡的山峰
而身邊,那轉(zhuǎn)動的經(jīng)筒將我?guī)У搅艘粋€更加神奇的天地,一座掛滿了經(jīng)幡的山峰。
置身其中,相信你會如我一般陶醉于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陶醉于這個用信仰裝點修飾的天地。
從內(nèi)蒙到青海,從甘南到川西,我走過的藏地已然不少,但如此眾多且密集的經(jīng)幡我還是第一次見到。走入其中,我好像是在被色彩包圍。抬起手中的相機,我又無法確定我所能記錄下的色彩,因為山巔的風是那么的大,將這繽紛的色彩吹得呼呼作響。但每一次按下快門,顯示的影像又都是那么的漂亮。
如此眾多且密集的經(jīng)幡
因為我已被色彩包圍,已經(jīng)被美麗包圍,也許我應該說是被信仰所包圍。因為每一片美麗的色彩都寄托著每一個美好的祈愿,每一條多彩的色緞都蘊含著一份虔誠的祝福,它們的每一次飄揚都是一次與上天的交流,也是一次對于心靈的慰藉。
插滿風馬旗、綁滿經(jīng)幡的堆垛
沿著朝圣者踏出的足跡來到這個插滿風馬旗、綁滿經(jīng)幡的堆垛旁,腳下的路已到了盡頭,但身邊的經(jīng)幡卻仍在向遠方延伸。
身邊的經(jīng)幡卻仍在向遠方延伸
也許對于沒有信仰的我來說,此處已是能達到的盡頭,前方的兇險并不值得去用命嘗試,但對于那些擁有信仰的人們來說,任何的困難都不過是可以克服的障礙,因為佛主在保佑他們,因為雍布拉康在保佑他們。
站在山巔
站在山巔,聽著身邊風吹經(jīng)幡呼啦啦地作響,回望已在腳下的雍布拉康和來時的盤山步道,一種崇敬油然而生。雖然并不明白為什么藏民們喜歡將自己的皇冠建在高高的山頂上(雍布拉康如此,布達拉宮如此,以后看到的古格、象雄也是如此),但在修建時所付出的艱辛和展現(xiàn)出的才智已然足夠讓我們這些后來的游覽者深深敬佩了。
已不記清在山巔坐了多久,我只記得在那段時間里天空中的烏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是啊,世間任何的一起都逃不出聚散離合的一刻,對于我這樣一位外來的游客,能夠擁有這么一個走近歷史,聆聽信仰的下午,就已經(jīng)足夠了。
連那尚且年幼的孩子也在臺階上手腳并用地去接近那份心中的信仰
步下經(jīng)幡山時,看到還有朝圣的藏民們來此朝圣掛幡,連那尚且年幼的孩子也在臺階上手腳并用地去接近那份心中的信仰。
殿宇下守護的藏獒已在經(jīng)筒邊打著瞌睡
離開雍布拉康了,殿宇下守護的藏獒已在經(jīng)筒邊打著瞌睡,但藏民們轉(zhuǎn)經(jīng)的腳步并沒有停歇,轉(zhuǎn)動的經(jīng)筒也沒用停止。
信仰永不會消失
我相信,行走了千年的腳步永不會停歇,轉(zhuǎn)動了千年的經(jīng)筒永不會停止,因為信仰永不會消失;
扎西次日山上的白塔會永遠閃亮
我相信,扎西次日山上的白塔會永遠閃亮,雅礱河谷的田野會永遠美麗,因為信仰會永遠存在;
我相信,這見證了雪域高原兩千多年文明與歷史的藏地第一皇宮雍布拉康會永遠矗立在高山之巔,因為永不消失的信仰在祝福著它,更因為它早已矗立在了每一位擁有藏地信仰的人們心中。
再次看到對雍布拉康最后的回望,我想起的是一種對于故鄉(xiāng)的眷戀。來到浙大已經(jīng)10多天了,杭州初秋的清涼并沒有給我的生活帶來什么不適,但家鄉(xiāng)的一切仍不時會在腦海中浮現(xiàn)。但人生的路只在前方,我們必須毫無選擇的走下去,就如同今夏我在西藏的腳步也不會停止,揮手告別了“藏地第一宮”雍布拉康,我的下一站將是歷代藏王們的安息之地 ——藏王墓。
關(guān)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quán),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