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外桃源里花果繁盛,風(fēng)滿峽谷香,徜徉其間,不想離開。
這是玉帝的神馬嗎?也不知道那弼馬溫躲哪兒偷懶去了,興許去果園偷桃子去了?
走在這樣的山林, 一直走一直走,不想有出口……
翻過最后一個籬笆,人間仙境在此分隔?從此,秘境深遠,蜃境罕至。
5點半鐘,一個足球場般的平壩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歇了,不想走了……
你們是真不想走了?
嗯,躺下了,這么豪華的營地,哪兒找去?!
那么,扎營。點火,燒茶,吃飯。
我的家鄉(xiāng)叫這個為“油亮子”,你們那兒叫什么?有了這個,再大的雨,也能點燃柴火。
油亮子取自這樣的松樹……
藏香豬風(fēng)干肉已經(jīng)烤上,香味撲鼻。茶也燒上,里面會放上鹽巴、藏茶磚,向?qū)П撤騻冸x不開它。
穿越第一天,我們腐敗而豪華營地。
清風(fēng)峽谷,綠毯如茵,夕陽遠在白云之上。安靜地看看書,享受這靜謐的時光……
穿越第二天 牛場營地到加拉巴東 9點出發(fā),17點30分扎營,徒步8個半小時,直線距離約3.9公里。坐標 29°42.806N 94°54.310E 海拔2836M
高原的早晨到底亮得晚些,七點了天還是蒙蒙亮。我是被身上的刺癢鬧醒的,粗略一摸,起碼有30多個疙瘩,很明顯是跳蚤之類的蟲子咬的。 我連忙在睡袋里面翻找,什么也沒有發(fā)現(xiàn),帳篷里也沒看見蟲子的痕跡。其實應(yīng)該想得到,這壩子靠山腳邊有一個牛圈,是藏民冬天圈牛的地方,有跳蚤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
平時這些牛都是散養(yǎng)在山里,主人大約1-2個月會來給它們喂一次鹽巴。而這些牛養(yǎng)成了習(xí)慣,基本上不會遠離這一帶,到該喂鹽巴的時候,它們會自動地來到牛圈附近等候主人。
昨天我們的到來就很讓它們高興,馬上圍在我們附近,膽大的兩頭牛甚至還走到裝備跟前舔舐。嚇唬它們一下會離開一會兒,可不久又悄悄走到我們背后不肯離開。晚上大家都進帳篷睡下后,它們在帳篷中間穿來穿去的,吃草、拉尿的聲音仿佛就在耳邊,搞得我還擔(dān)心它們一腳踏到帳篷里呢。
大家都起來了,問的結(jié)果居然就逸人一個人沒有被咬,只是我被咬得最多。沒有特別針對跳蚤咬的藥膏,涂抹了一點兒丹皮酚軟膏,它的功能介紹里有防治蚊子臭蟲叮咬的療效,只是感覺效果不大。
向?qū)П撤騻兇蛩拇蛩?,升火的升火,配合很默契,很快就開飯了。這些向?qū)П撤蛴?個民族:藏族和門巴族,我看不出他們的民族差別,問過他們,他們說可以看出來。
在野外,藏式的餐很簡單:燒水,放入鹽巴、茶磚末燒開后,倒入碗中,再放入酥油,就成了簡單的酥油茶。他們用來喝,也用來拌糌粑。青稞麥炒制后研磨成粉即成糌粑,吃的時候可以放鹽也可以放糖,酥油是一定要放的。糌粑的干稀就憑愛好了,只是我看他們大多喜歡干干的,用手反復(fù)地搓捏成了團兒來吃。
這次進大峽谷,他們帶了風(fēng)干肉、辣椒醬、腌辣椒等,但不以這些為主,基本上好像不吃也行。酥油茶和糌粑是他們的主食,絕對不能離了它們。
我吃不了多少糌粑,每頓最多不超過一兩糌粑粉,到后來一兩也吃不完,成為一個最節(jié)能的人。每次我都是把糌粑調(diào)成稀糊狀,跟我在家吃炒面一樣來吃。喜歡放點糖,然后就點榨菜或辣椒醬之類的咸菜。到后來,榨菜、辣椒醬也沒了,每次的吃飯就成了我最難受的一件事。當(dāng)然這是后話了。
準備上路,西饒告訴我今天要爬山了,大約上升600米,然后下山。雖然心里明白,來這大峽谷不可能總走昨天那樣路,但心里還是有些忐忑,不知道是什么樣的山路在等著我。
一路上,森林稠密高大,植被也稠密起來。但還是有小路可走,雖然一直都是上坡,讓人感覺很辛苦,但的確不算難走。
森林很茂密,很多漂亮的大樹看起來非常美,只是拍不下來,秀上幾張片片權(quán)作留念。
蘑 菇 之 旅
今天的一路,因為層出不窮的各色菌類,讓我們命名為蘑菇之旅。各種各樣五彩繽紛的蘑菇就像花兒一樣,盛開在山道上下,樹木和草叢間,漂亮極了。我們每個人都拍了大量的蘑菇,現(xiàn)在就發(fā)來兩張,待以后有時間了,整理出來做為植物花草專輯,讓大家看看大峽谷里的奇特物種。
今天的桃源之果依舊延續(xù)而豐盛,特別誘人的還是桃子,多得不得了。還有一種野果也可以說是漫山遍野,它們被向?qū)П撤蚍Q作紅果,酸甜可口,食之不厭。回來咨詢了行家,說叫胡頽子,有春秋兩熟之分,我的家鄉(xiāng)就是4月份成熟,而這大峽谷里的胡頽子看起來就是秋熟的品種了。
拍幾張片片發(fā)來,饞饞大家伙兒,呵呵。
還在森林里就聽見流水的聲音,當(dāng)然這水聲是指明顯的溪澗湍流的聲音了。說起來,我喜歡水,可又是一個怕水的動物。至今玩了那么多溪降瀑降線路,可也還是個不會游泳的主兒。玩水泡水喜歡,跳水跳潭就發(fā)蒙,不穿救生衣就不敢游泳。簡單地說,就是一只可以下水的旱鴨子。
記得來大峽谷之前,遇到一個對周易八卦很在行的朋友,問:我去穿越雅魯藏布大峽谷,最需要注意什么。答:遠離水!
暈,穿越大峽谷遠離水?那還不如宅在家里別去了。朋友再答:小心水!我無語,可朋友的話,仿佛刻在了心底,像根刺!
這條溪澗很小,窄的地方大約也就2米來寬,只是水急石亂,緊接著又是一個跌水瀑布。后來想起,我們一路經(jīng)過的那些溪澗、冰川河幾乎都是這個形態(tài),湍流加跌水加瀑布。過了你就沒事兒,一旦落水,沒有后果可想,絕對Game Over。
我不想摔跤,也不想濕鞋,更不想摔倒后滑進跌水瀑布。所以,我一遇見水,就格外的小心。大峽谷里的首次,我小心翼翼地過了這水,事后再想,這第一條涉水而過的溪澗,實在太小兒科了,我很想念它。
關(guān)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wù)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wù)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quán),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