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shù)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前的位置:西藏新聞網(wǎng) > 旅游人文 > 觸摸西藏 > 活動推薦

到天邊去 阿里秘境之在阿里

2015年03月21日 11:21    來源:摘自《三聯(lián)生活周刊》    記者 賈冬婷
分享到:    

 象雄文化藝術(shù)節(jié)上阿里原生態(tài)舞蹈表演關海彤攝

  “這里的土地如此荒蕪,而通往它的門徑如此之高,以至于只有最親密的朋友和最深刻的敵人才會前來探望我們?!币粍t流傳在西部高原上的諺語如此形容這里的孤絕。在這片海拔平均4500米的高原上,生存的意義怎么放大也不為過。

  到天邊去

  5年前第一次到阿里,是從拉薩開出的車在茫?;脑项嶔ち?0天之后。能夠抵達已經(jīng)是一種天賜,札達縣城邊被雨水沖垮的一座橋剛剛修好,據(jù)說很多車都已經(jīng)困在里面一個月了。我們在札達也不敢多待,第一天傍晚就迫不及待去追趕古格的夕陽,近乎貪婪地看它被一點點染上金黃,又一點點黯淡下去,回過神來已經(jīng)一片漆黑,腳下是河道干涸后形成的千萬條溝壑,再也找不到回村子的路。沒有燈光,沒有手機信號,只有古格的黑色殘影懸在上方,仿佛被拋在了時間的荒原里。

  就在幾年前,偏遠還是阿里難以逾越的障礙。路上的故事數(shù)不勝數(shù),其中一個說是在民國時期,西藏地方政府想向古格所在的地區(qū)收稅,派了一名藏兵前往觀察,藏兵走了一些日子就返回去,“再不能往前走了,那里的天和地已經(jīng)連在一起了,我的叉子槍劃著天空嘁里喀啦地響”。官兵一聽,不得了了,真到天邊了,遂中止收稅。

  真實的經(jīng)歷還要精彩。1964年,剛參加工作的李佳俊被派到阿里去做記者,取道從黑河經(jīng)安東達到阿里的公路。他對我說,這條黑阿公路1957年就宣布建成通車,但所謂的路“實際上不過是用幾部敢于闖蕩的汽車輪子在草原和大山中軋出來的時隱時現(xiàn)的轍印”,最大的問題是夏天有水不能過。李佳俊回憶中,那次在尼瑪河中心熄火了,除了幾位女同志,大家都脫掉褲子和鞋襪,赤條條地跳進水里推車,忙了3個多小時,待把車子推上岸,渾身都哆哆嗦嗦地顫抖。當然去阿里還有另外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條是從拉薩經(jīng)日喀則、拉孜、仲巴方向,現(xiàn)在的南線,但當時在巴嘎附近有1000多藏兵經(jīng)常從尼泊爾邊境過來騷擾,這條路不到萬不得已不走。另一條是新藏公路,沿途有新疆軍區(qū)兵站駐扎,可以食宿,當時去阿里唯一算得上是“路”的,只是每年11月到來年5月大雪封山。

  現(xiàn)任阿里地區(qū)文物局局長的李興國從小就知道,阿里特別遠,父親常年從他們家所在的新疆葉城到阿里跑運輸,來回就是一個月。父親總是指著遠處一座高聳的雪山對他說:“看到?jīng)]有,從這條零公里的公路開始,一直往南走,過了那道雪山,山那邊就是阿里了。”越是神秘,越是向往,李興國1985年也沿著這條新藏公路來到阿里。從葉城出發(fā),要跨越重重關卡。先是過了庫地大坂、麻扎大坂后的十八彎。有關十八彎有很多笑話,有一個是說師傅在前,徒弟在后,一會兒師傅發(fā)現(xiàn)徒弟的車竟然跑到前面去了,怎么回事?徒弟說:不好意思,我翻車了,直接到了山下的彎道上,又不敢跟你說。李興國所了解的真實故事是,司機發(fā)現(xiàn)前面有個輪胎在跑,加速去追,到跟前停下車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自己的輪胎掉了!十八彎過了黑卡大坂就是“死人溝”,大雪封山的時候,老司機憑山頭的印象走,短短20公里要走上一天。在這里,99%的車都會辨不清路面,掉進溝里當“團長”。一個冬天的夜里3點多,李興國他們的東風大卡車也在這里掉了下去,別人都不敢下車,他仗著年輕,跟著司機就去車下挖雪,挖完發(fā)現(xiàn)手里的鐵锨怎么也扔不掉了,原來手指頭凍得伸不直了,他以為10個手指要被截掉了,這種事在當時時有發(fā)生。之后的界山大坂則以5800米的高海拔著稱,10個人中會有10個有高原反應。再過多瑪溝,經(jīng)日土,到達地區(qū)所在地獅泉河,李興國終于明白,為什么父親每次說起這段路總是淚花閃爍。

  這一次來阿里卻出乎我們意料。依舊是沿拉薩到阿里1800公里南線進入,得益于去年從日土縣城到阿里再到拉孜的219國道貫通,當初的畏途已經(jīng)縮短到兩天。天邊的阿里終于不再遙遠。而且阿里到拉薩的航班也已經(jīng)開通一年,回拉薩時,我們幸運地搭乘了一次高原航班。說幸運一點也不夸張,因為120座的飛機,在這個季節(jié)只能載重30人左右。前一天下午我們就去售票窗口等票,但被告知僅有的十幾張票已經(jīng)售完,剩下的要起飛前去機場碰運氣了。最終乘客多少主要看溫度和風速,一般來說氣溫每增加一度,飛機要減重500公斤,按照一個人加行李100公斤計算,就要減少5個人。這些捉摸不定的變量在起飛前半小時才被鎖定,我們終于搭上飛機。

  “阿里飛機載量主要受制于備降機場的距離?!敝鞒职⒗餀C場修建的西藏民航局副局長胡金法告訴我,飛機自帶航油要滿足第二備降機場的需求,西藏機場分布密度不高,備降機場航距遠,條件復雜,因此飛機航油攜帶重量大,占用了乘客的載重量。胡金法說,阿里機場的特殊性還在于,機場所在的噶爾昆莎地處喜馬拉雅山脈與岡底斯山脈圍成的山谷地帶,起降航路上均有高山障礙物,飛機起降只能在蜿蜒的山谷中繞行。高原上白天升溫迅速,海拔高,會導致飛行性能雙重衰減,飛機只能利用上午起降。再加上阿里天氣復雜多變,每年8級以上大風時間累計120天,機場全年累計適航時間不足平原機場的一半。無論如何,高原機場吸引了比往年多得多的游客來到阿里,帶來的一個新問題是,因為備降機場距離不同,從拉薩到阿里的航班可以坐60人,但只有30人可以坐飛機回到拉薩,來的人越多,壓力越大。


  飛來的城鎮(zhèn)

  見到獅泉河的第一眼,不免有些失望。這個雄踞高原中心的城市看上去和內(nèi)地小鎮(zhèn)沒什么區(qū)別,房屋低矮,樹木稀疏,只是更干燥荒涼,猶如火星。當?shù)厝宋ㄒ唤蚪驑返赖臉酥疚锸潜泵嫔狡律蠋讉€“毛主席萬歲”的大字,據(jù)說是世界上最大的石砌字,已經(jīng)入選了《吉尼斯世界紀錄》,“一個筆畫就有9米長,一個字有小學操場那么大”。

  “沒有歷史,沒有文化,但它是在4300米海拔的高原上用幾十年新長出來的城鎮(zhèn)。”李佳俊對我說,高海拔意味著什么,來這里才體會到。沒有路,沒有電,沒有能源,沒有蔬菜,人少,樹少,甚至連鳥都不會飛過來?!叭毡究瓶缄爜淼竭@里說,以前以為4000米就是生命線,4000米以上都是沒有人類生存的,到了阿里才發(fā)現(xiàn),4000米甚至6000米以上都有人生存。”

  獅泉河,最初只是岡底斯山北麓一條河流的名字,屬印度河上游支流。我們翻閱史料發(fā)現(xiàn),80多年前,作為發(fā)現(xiàn)印度河最初之源的西方第一人斯文·赫定,曾經(jīng)雇用過當?shù)匾晃幌驅(qū)?、?只馱羊、備足夠用一星期的馬料,帶著幾位仆從,攀上獅泉河最初面世的山頂,看4條泉脈如何從一塊平坦的巖板下發(fā)出,合成最初的溪流。阿里地委宣傳部副部長米瑪次仁告訴我,他當年去探訪過這座位于革吉境內(nèi)的河流源頭,對面的山像一個獅子頭,水像從獅子嘴里流出來,流經(jīng)戈壁灘時從地面上消失,之后又從地下鉆出來到現(xiàn)在的獅泉河鎮(zhèn),再經(jīng)扎西崗流向印度洋。

  人注定沿著河走。阿里地區(qū)分工委一開始設在噶爾昆莎,繼承了17世紀甘丹才旺驅(qū)逐了拉達克人之后的臨時駐地。李佳俊經(jīng)歷了這一時期,他說,由于阿里高原特殊的自然、氣候、地質(zhì)條件,一向缺乏常規(guī)化石類能源的煤和石油,也缺乏傳統(tǒng)燃料的薪柴,燒柴就燒駐地周圍的紅柳,這種植物根系極發(fā)達,又耐燒。紅柳總有燒完的時候,加之噶爾春夏雨季翻漿嚴重,房屋易倒塌,公路又為噶爾河所隔,上世紀60年代初便議論搬遷之事。李佳俊跟隨當時的阿里分工委書記劉少稚,以及地委辦公室主任李德普,乘坐一輛北京吉普,帶上望遠鏡和軍用地圖,周游各方尋找新址,選定現(xiàn)在的獅泉河鎮(zhèn)——有山有水,擁有東西長40公里、南北寬10公里、面積400平方公里的大平壩,是新藏公路、黑阿公路匯合點。最吸引眼球的是,它所在的80公里灘地上,密密生長著一片熟悉的紅柳。“那是一片紅柳海啊,站在大卡車上的兩車人相互望不見!一年變?nèi)N顏色,冬天是黑色,六月里開白花,秋天則是紅燦燦的,那時候阿里的歌里都唱‘再摘一枝六月的紅柳花,獻給遠方來的客人……’”

  在沙漠地區(qū)待久了的人誰也不舍得砍這樣的紅柳海,但一年四季要燒柴怎么辦呢?劉少稚就規(guī)定,在新建房子前面畫線,線外2米的紅柳一律不能砍,同時各方尋找替代能源。李佳俊1965年曾見證過一個真實的故事,當時新疆自治區(qū)副主席鐵木爾到阿里來,看到沿途那么多湖泊,開玩笑地對阿里專員丹巴嘉措說:“你們這么多湖泊,給我兩個吧?!钡ぐ图未牖貞骸昂冒。阆冉o我兩個煤礦?!崩钆d國說,阿里先是燒牛羊糞,但是搜集困難,又破壞環(huán)境;然后在門士鄉(xiāng)發(fā)現(xiàn)了煤礦,著實興奮了一陣子,但開采后發(fā)現(xiàn)產(chǎn)量低、煤質(zhì)差;隨后只能從新疆調(diào)運液化氣和焦炭,價格比內(nèi)地還翻一番,一噸焦炭1100元,只能勉強供冬天使用。特別是到了上世紀80年代,最初按800人設計的獅泉河鎮(zhèn)開始成倍地膨脹,能源問題更加迫切。

  沒有能源,更沒有電,沒有通訊。李佳俊說,那時候最盼望的就是信。漫長的冬天過去,郵車到來的日子是久違的節(jié)日。全城居民紛紛爬上城墻和房頂,引頸遙望著西北方的公路盡頭,看見遠山腳下升起一溜塵煙,拖出了一個長長的尾巴,房頂墻頭上的人們立刻歡呼雀躍起來:“來啦!來啦!”

  能源一尋十幾年,這期間只得繼續(xù)依靠燒紅柳解決饑寒溫飽問題。燒飯也成問題,只能燒報紙,一份全年的報紙正好夠燒熟一頓飯。到了李興國來阿里的80年代后期,由于植被破壞,土壤保水土能力差,每年春夏之交雪山融水使獅泉河洪水曲線顯著上升,而冬季的風沙更加兇猛,讓人睜不開眼睛。

  阿里的能源問題,直到高原城市的一大優(yōu)勢被發(fā)掘出來才算初步解決。這里的年日照時數(shù)為3446小時,超過了素有“日光城”之稱的拉薩,1985年,阿里開始大力推廣太陽能采暖房,凡新建公民建筑除倉庫外,一律按太陽房規(guī)格設計。當年冬季的測試數(shù)據(jù)顯示:室外零下25攝氏度,室內(nèi)9攝氏度,室內(nèi)外最大溫差達35攝氏度。同一時期,阿里利用本地畜牧業(yè)資源和礦產(chǎn)資源搞活了經(jīng)濟,又開始試驗光電,使阿里這個中國西南端的偏遠地區(qū),就這一意義來講,成為最荒僻的也是最先進的一個典范。

  2006年,滋養(yǎng)了這座高原新城的獅泉河水終于改變了這里沒有常規(guī)能源的狀況。總裝機容量6400千瓦的獅泉河水電站建成,雖然和內(nèi)地水電站相比規(guī)模不算大,但它使得全鎮(zhèn)徹底告別了黑暗,甚至還建起了一座電影院。

  失去的紅柳風景也在漸漸回到獅泉河。1990年末開始,獅泉河盆地開始實施植樹造林、防風固沙工程,進行大規(guī)模的紅柳林人工種植,目前已經(jīng)進行到三期工程,總面積是1.8萬多畝,種植紅柳、沙棘等284萬株,種披堿草等將近800畝。阿里人都像呵護孩子一樣呵護這些紅柳,盡管它們還不及小臂粗。


  傳承

  8月初,韓興剛又發(fā)動汽車,從北京一直開到阿里。他這次要來札達尋訪一段失傳已久的旋律,是一種古代六弦琴彈奏出的。這些年阿里家家戶戶也有了CD機,會彈這種琴的人越來越少了。他20年前在底雅聽到過,“旋律有點像峽谷,讓人一下子就聯(lián)想到阿里的自然景觀——低低的前奏,轉(zhuǎn)幾個彎突然高上去,像是遇到了一座山峰”。自從1982年隨新疆兵團來到阿里,韓興剛在阿里已經(jīng)20多年,幾年前去了北京宋莊畫畫,但每年夏天總要回來一趟。

  “一到阿里,世界開始完全不同,從荒蕪變成彩色,連土地都有很重很沉的色彩,紫色、綠色、紅色,色彩的飽和度極高。山也是,近處的山是紅色,更遠處是紫色,再遠處就是藍色。云因為顏色深,反差大,變成實實在在的物質(zhì),而不是浮云?!表n興剛說,在貧瘠的現(xiàn)實生活之外,阿里的歷史饋贈格外豐盛,這讓他20年來一直牽絆其中:一類信息來自遠古,是單純的,未受太多干擾;另一類信息來自自然,是實時的,有沖擊力的。

  在不久前結(jié)束的第三次文物普查中,阿里的不可移動文物增加到466處,包括古格、托林寺、科迦寺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1處自治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170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此外還有3600處可移動文物。阿里地區(qū)文物局局長李興國對我說,阿里文物等級高,分布集中,是他們這些“文物護法神”的責任和情感所系。

  以古格來說,1985和1997年先后兩次對它進行過搶救性保護。近年來札達縣降雨量增多,以土石結(jié)構(gòu)為主的遺址受損較大,房屋漏雨墻體開裂,山體塌陷,文物安全面臨威脅。我們這一次去古格的時候,這里正在進行最大的一次整體維修保護工程,幾個大殿正按照“修舊如舊”原則,采用西藏建筑中傳統(tǒng)的阿嘎土和邊瑪草等原料進行屋頂和圍墻修復。李興國說,工程總投資5743.91萬元,遠遠超過前兩次的維修投入80萬和180萬元,不再只是搶救性的,而是包括本體維修、山體加固、壁畫修復和保護。

  游客增多,文物保護遇到更多挑戰(zhàn)。比如阿里代表性的洞窟壁畫,開始出現(xiàn)空谷、起鼓、酥堿等壁畫“癌癥”,這一次從敦煌研究院請來專家來“會診”。李興國解釋,人一多,千年洞窟內(nèi)溫度和濕度平衡被打破,由于水蒸氣密度大,聚集在洞窟和佛殿下方,所以跟人等高的地方壁畫損毀特別明顯。

  其他遺址的保護難度更大?!鞍⒗镂奈锞€長,面廣,但地區(qū)34.5萬平方公里面積,人口只有9萬多,每4平方公里才1個人!很多寺廟、洞窟、墓地都暴露在外,保護起來很不容易,現(xiàn)在有很多文物、遺跡實際上是由當?shù)卮迕窠M成的看護隊在看護。”李興國說。

  更多浩如煙海的歷史信息藏在民間,韓興剛十幾年前就開始尋訪和破譯?!白钤缱⒁獾椒鸾?jīng),被引向各種神系關系,神穿戴什么、住什么宮殿、有什么武功,感覺昏天黑地,誤入歧途。后來進入各種地名傳說就有意思了,比如一塊石頭,說它往4個方向撒播種子,每個方向產(chǎn)什么糧食,釀什么酒,唱什么歌,就可以將歷史和現(xiàn)實連接起來。舞蹈、歌詞中也透露出很多信息,反映出地方性格。”但這幾年老故事越來越少,韓興剛曾經(jīng)尋訪的80歲老人一個個都不在了。不過他相信,就像他經(jīng)年累月臨摹壁畫可以猜出殘缺墻面里的信息一樣,阿里的歷史就像種子,不可能一下子就沒有了,如果有心尋找,它還可以沿著一個思想隧道再走回來。

責任編輯:admin    

相關閱讀

    關于我們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協(xié)議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quán),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

    欧美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日本精品免费在线视频,性爽爽刺激视频午夜福利,2021久精品视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