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梅里雪山,人們總會把它同香格里拉聯(lián)系起來。而我們卻反其道而行之,從昌都出發(fā),穿越美玉草原,趟過玉曲河,沿著左貢的脈絡,進行了一次不一樣的朝圣梅里之路。
碧綠的草原養(yǎng)育了一方生靈
自北而南的朝山路
梅里雪山位于滇藏交界處,其主峰卡瓦格博坐落于云南,東部、南部在云南德欽縣境內,北部在西藏左貢縣境內,西部在西藏察隅縣境內。我們從昌都出發(fā),前往滇藏邊境的龍西村,那是西藏境內最接近梅里雪山主峰的一個村落。
一般人朝拜梅里雪山,多選擇在云南境內的飛來寺及雨崩村附近,而那些來自昌都、青海、川西的康巴藏族,卻是從各條山口匯集,沿著茶馬古道南行,穿過五百里幫達草原,依次叩開通往神山的“四道神門”,才可謁拜卡瓦格博。
第一道神門叫折嘎山,位于幫達草原南端,沿川藏公路南線318國道可以清楚地望見;第二道門在左貢縣城,名叫珠然山,是左貢縣最美的屏風;神山的第三道神門在扎玉鎮(zhèn)雪巴村,名曰冬日山,因帕巴拉神湖在此相依,而享譽盛名;第四道神門,在覺瑪鄉(xiāng),名叫多拉神山。
四道神門四座山,四座山形如孿生,都是在棕色土石群山中突現(xiàn)的灰白剛硬的石灰?guī)r山峰,其上寸草不生。據說繞每山轉一圈,便象征著邁過一道門檻;每轉一圈剛好一天的路程。人們就這樣一步步接近心中的神山圣地。
而我們也選擇這樣一條謁拜之路,自北南下,穿草原、趟曲水、翻高山,叩開四道神山門,向梅里女神表達我們的敬意。
美玉草原上牧民人家過著寧靜甜美的生活。黑色的牦牛毛帳篷就是牧民們溫暖的家。
開曲河畔草如玉
開曲河為玉曲河的支流,我們從兩河交匯處向內縱深前行,視野越發(fā)開闊,景致也由蔥綠的喬木、灌木,向草場轉變,這片碧綠的草原是幫達草原的一部分,有一個美麗的名字——美玉草原。
美玉鄉(xiāng)是左貢縣唯一的純牧業(yè)鄉(xiāng),無垠的草場上一頂頂黑色帳篷點綴在河流的兩岸,冒著縷縷飲煙,非常壯觀。帳篷周圍散布著牛羊,強壯的牦牛往來奔馳。
美玉鄉(xiāng)吾比村境內有一座當?shù)乩习傩辗Q之為神山的山峰,名曰察玉志嘎多吉,即折嘎山,它便是南下梅里的第一道門。
我們的車在一個帳篷前停下。守家的藏狗“汪汪”狂吠,它們舞動著脖頸上的長毛,露出讓人膽寒的獠牙。小孩們聽到狗叫,招呼開自家的狗,紛紛向我們靠攏,大人們也撩開帳篷,向我們露出真誠的微笑,掀開門簾讓我們進去參觀。
帳篷都是用牦牛毛編織的,呈黑色。帳內豎著一根鐵柱,搭帳篷的繩從柱子高端向四周扯開,用鉆入地下的樁子固定,然后鋪上篷布。一般頂端亮開,用于采光。最搶眼的是那整天不熄滅的爐灶,熱氣騰騰的酥油茶,燙手的餅都出自于它。床墊和家什都圍著火爐擺放。我用藏語叫了聲“阿媽”,頭發(fā)花白的藏族婦女慈祥地對我笑笑,然后從火塘取出一個饃樣的東西,示意給我吃。阿媽的帳篷很溫暖,一個年輕男孩就睡在里面,他剛從山上挖蟲草回來。
美玉草原以溫泉著稱,美玉鄉(xiāng)也可被稱為“溫泉鄉(xiāng)”。
美玉草原除了浩瀚的草場外,最讓人興奮的就是溫泉了。溫泉分布在直嘎曲吉、日雪等村,共有11眼,水溫恒定,常年保持在60~70度之間。美玉草原是左貢名符其實的“溫泉鄉(xiāng)”。
告別老阿媽的溫暖帳篷,我們來到一處溫泉密集的地方。這里是一片沒有開發(fā)的處女地,“咕咕”的泉水從地底下冒出來,被一束束茂盛的草叢掩著,不自覺地把手伸到水里,有溫熱的,也有灼手的,讓人興奮得蹦跳在各個泉眼間。草原上的兒童,光著臀,三五成群在泉水中嬉戲,打水仗,沐浴著爛燦的陽光。
從草場重新返回318國道,我們進入了左貢縣城。
珠然神山十二圈
左貢縣城海拔3890 米,藏語意為“耕牛背”??h城背山面水,前面是玉曲河,背面依靠著聞名全縣的、南下梅里必經的第二道神門——珠然神山。珠然山有一溶洞,是寧瑪派朝圣的圣跡。
相傳轉珠然山十二圈,相當于轉梅里雪山一圈。傳說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屬羊,因此每當羊年,珠然神山的的轉山者甚眾。這一變通的方法也為那些不能遠行梅里雪山的人提供了方便。
現(xiàn)在,圍繞珠然神山開辟出了“珠然峽谷景區(qū)”,景區(qū)的灌木、柏樹、云杉錯落有致,草場平坦,春夏花海簇擁,奇山怪石無數(shù),還可在山上鳥瞰左貢縣城全景。
茶馬古道在西藏歷史上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斗轉星移,時光荏苒,茶馬古道已不像百年前那樣具有巨大的實際作用,但它卻作為一條文化道路繼續(xù)著自己的傳奇。
險途穿越碧土鄉(xiāng)
在左貢修整一晚, 我們一早繼續(xù)向接近梅里雪山的碧土鄉(xiāng)出發(fā)。龍西村就隸屬于此鄉(xiāng)。到達碧土前,我們要先路過扎玉鄉(xiāng)雪壩村的帕巴拉神湖,第三道門冬日神山便環(huán)繞在神湖之畔。
汽車穿行在玉曲河大峽谷崎嶇的山路上,周遭群山巍峨,云霧繚繞,林海漫漫。剛進入峽谷不久, 就看到在原始森林中有兩座人形石。傳說梅里雪山的一對兒女,去拉薩朝佛,走到這里時,因思念故土,妹妹朝后看,哥哥朝北看,這時剛好曙光初現(xiàn),兄妹就變成了石像停留于此。兩兄妹高高聳立,相依相靠,由于此處是朝圣梅里雪山轉大圈的必經之地,轉山者大多在此向兩兄妹膜拜。
車到覺瑪,山上巖石多呈現(xiàn)動物的形狀,以北有牦牛石,形似牦牛,腦袋沖著上方的牧區(qū)草場,那兒果然牧業(yè)興旺;覺瑪以南有騾子石,形似騾子,腦袋向下沖著碧土方向,那兒曾經是茶馬古道上的重鎮(zhèn),象征騾馬繁衍,生意興隆。這一帶舊時每家至少飼養(yǎng)七八頭騾,參與遠行的騾幫。
碧土鄉(xiāng)到梅里腳下的龍西村僅60公里的路程,但不通公路,我們只得下車來,雇了騾馬,在懸崖峭壁和密林中開鑿出的小路上緩慢前進。就這短短60公里的路,我們卻用了一天多才到達目的地。腳下,玉曲河在接近龍西村時以連續(xù)3個180度的轉彎流入了怒江。而遠方天邊,梅里雪山已經若隱若現(xiàn)地向我們展現(xiàn)她的微笑了。
據說,明年龍西村與察隅縣的察瓦龍和云南貢山間的公路將開通,到時人們從北坡朝圣梅里的路途將不再這么辛勞。
經過3天千里奔襲,梅里雪山終于在我們面前露出了美麗的容顏。
南望梅里朝拜神山
轉梅里雪山有內外兩條道,轉外道(外圈)一圈需一個月或20天,信徒們風餐露宿,圍繞巨大的神山度過日日夜夜;內道(內圈)行程為3、4天,主要路線自禮拜臺—飛來寺—太子殿—雨崩瀑布,龍西村也是必經之地。一般朝山者先轉內后轉外,每年進行一次。
梅里雪山,號稱西南藏滇邊境的第一神山,自古以來便是滇、藏、青、川與甘南一帶藏族地區(qū)最大的保護神,在藏族同胞心中地位崇高。
從龍西村向南仰望神山,《消失的地平線》中所描繪的那座金字塔型的卡瓦格博峰被綿長的冰川和茂密的原始森林所簇擁,宛如天神屹立。藏文經卷中,梅里雪山的13座60 0 0米以上的高峰,均被奉為“修行于太子宮殿的神仙”,主峰卡瓦格博“形如八座佛光赫弈的佛塔,內似千佛簇擁集會誦經”,被尊奉為“藏傳佛教的八大神山之首”,至今無人登頂此峰,而1996年后,國家明令禁止不允許攀登梅里雪山。
穿越邦達草原,翻越重重高山,叩開四道大門,如今站在這被神山所庇護的龍西村中,最感動我的不是梅里雪山的巍峨雄姿, 而是千百年來那些一批一批翻山越嶺的朝山者。信仰力量的偉大之處,永遠不在于在神明面前磕了多少頭,而是在于在來到神明面前時經歷了多少的苦難。
TIPS
傳說梅里主峰卡瓦格博是世界五大神山之一,是森林與動物的保護神。這一權利來自于遠古一次神山聚會,山神以擲骰子的方式分配資源財產。念青唐古拉大神擲出了一個點,分得了金礦;卡瓦格博的是五個點,分得了動物和森林。所以梅里雪山腹地山坡原始森林茂密,野生動物薈集,其中很多珍稀物種,譬如可以提取紫杉醇的紅豆杉,就生長在左貢碧土鄉(xiāng)的叢林中。
后來關于卡瓦格博的傳說中,又被加入了佛教的內容:卡瓦格博是一位兇神惡煞,被蓮花生大師降伏后成為格薩爾王手下一名神勇驍將。因為蓮花生的關系,此山也成為了藏傳佛教寧瑪派的保護神。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