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前的位置:中國西藏新聞網 > 雪域時評 > 國內時評

【俠客島】今天的話題,從一座北京小院開始……

2023年06月17日 16:06    來源:海外網     
分享到:    

北京前門附近的青云胡同23號到29號院,曾經有些冷清:南院一間殘房,中院兩座偏屋,北院有四面漏風的廠房,這就是全部建筑。

6月15日下午,當島叔跟著全球人權治理高端論壇參訪此地時,看到了另一番景色:南院修復后向河道敞開,河濱風景一覽無余;北院老廠房和配房改成藝術空間,輪番上演小而精的劇目、展覽。

有島友要問了,這與人權有啥干系?

由青云胡同23號到29號組成的青云貳拾叁藝術中心(拍攝:山秋)

咱先說說啥叫人權。

我們經??吹矫牢鞣絿掖蛑捌帐廊藱唷薄叭藱喔哂谥鳈唷钡钠焯枌Πl(fā)展中國家橫加指責,說這些國家造成人道主義災難。但他們偏偏忽視了這些發(fā)展中國家戰(zhàn)亂不絕、百姓流散的現實困境,更別提反思誰才是人道主義災難的罪魁禍首。

生命安全、穿衣吃飯都保證不了,何談人權?人權不是抽象概念,不是美西方扣給別國的“帽子”,而是生活中切切實實的幸福尺度,比如飯能吃飽、衣能穿暖、治安更好……別看事小,卻是人權進步具體而微的體現。

美西方國家也經常給中國挖人權的“坑”,但中國不聽他們忽悠,堅決從本國國情出發(fā),將生存權、發(fā)展權視為基本和首要人權。

可以看一組數據——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從1949年的35歲提高到現今的78.2歲;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基本養(yǎng)老保險覆蓋10.5億人,基本醫(yī)保水平穩(wěn)步提高;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平均濃度下降27.5%,重污染天數下降超五成;所有地級市實現千兆光網覆蓋,所有行政村已通寬帶……

“它不僅僅是中國作為一個國家的重大成績,同時也是整個人類的重大勝利!”聯合國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委員會副主席兼報告員阿巴希澤感慨。

(圖源:全球人權治理高端論壇組委會)

豐碩成果背后,中國做對了什么?

在全球人權治理高端論壇現場,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這樣說:美國從不認為消除貧困是人權問題;歐洲最多把消除貧困看作是消除享受人權的障礙;而中國從政治上認定消除貧困是核心人權,付諸堅定有力的實踐,從而在消除貧困方面走在世界最前列。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教授、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提到人權發(fā)展的兩條路徑:歐洲原始資本主義社會的人權問題,通過長時間暴力的社會主義運動得以改變;東亞經濟體基本上沒有經過此類運動,需要通過政府主動改善社會服務,實現人權進步。

這兩條路徑,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對比更加明顯。

多米尼加共和國科學院院士愛德華列舉了一組數據:中國使1億多人擺脫極端貧困,在2020年疫情期間宣布擺脫極端貧困。相較之下,一些國家花數千億美元用于戰(zhàn)爭,以“打擊恐怖主義”之名剝奪生命。

愛德華反問:“為什么那些骯臟的富國關注地緣政治競爭影響,而非采取意義深遠的人道主義方法為消除‘全球南方’國家的貧困做貢獻?”

愛德華的問題,或許在30年前就有了答案。

1993年6月14日至25日,世界人權會議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會議通過了《維也納宣言和行動綱領》,明確提出各類人權平等。自此,“發(fā)展促人權、合作促人權”理念成為各國人權行動與合作的基礎。

30年后,人類再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全球人權治理面臨嚴峻挑戰(zhàn),人權領域對抗分化加劇,人權問題政治化、工具化……世界局勢更加紛繁復雜,人類該咋辦?

在全球人權治理高端論壇上,中國提出三點主張:以安全守護人權、以發(fā)展促進人權、以合作推進人權。三點主張契合中國提出的三大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發(fā)展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負責任的中國聲音和有擔當的中國方案正在國際上贏得更多回響、更廣泛共鳴。

要知道,世界雖然亂,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永遠不會變。

文/山秋、若水


責任編輯:德吉央宗    

相關閱讀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協議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

    欧美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日本精品免费在线视频,性爽爽刺激视频午夜福利,2021久精品视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