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xiāng)”,在一個平均海拔4600米的典型高寒牧業(yè)村里,2022年村民總存款已經達到了6500余萬元,這就是我們西藏自治區(qū)山南市措美縣哲古鎮(zhèn)的扎雜村,該村名藏語意為“石巖下”。近年來,在黨以“志智雙扶”和“轉變觀念”為抓手,“先富帶后富,達成共同富?!睘槟繕讼?,扎雜村群眾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勤勞務實、自立自強創(chuàng)造了他們自己的小康生活,村民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亦是整個措美縣人均收入最高的村居之一。
從“等懶靠要”到“比學趕超”是思想覺悟的進步。古羅馬哲學家、政治家賽內加說過“偉大的思想能變成巨大的財富”。扎雜村的群眾在黨的“志智雙扶”宣講當中,從一些人等著國家的政策幫助,懶得自己動手,靠著國家的救濟混日子,到現(xiàn)在比誰能賺錢、學習別人如何致富,自己賺的比不上別人要如何趕上,甚至如何超過,這是一種思想覺悟的巨大進步,這種進步離不開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導,亦離不開扎雜村等各級黨委政府的傾心幫助,更離不開扎雜村群眾的自身努力,才達成了“等著別人送小康”到“主動出擊奔小康”的進步。
從“世代放牧”到“外出經商”是觀念轉變的升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2021年扎雜村全村外出經商人員就已達到700余人,占據全村總人數的三分之一,要知道這個比例在以放牧為主的西藏村莊里是一個很夸張的數據,但扎雜村的群眾確實做到了,他們在黨的宣傳教育下,潛移默化中,成功的將世世代代放牧為生的觀念轉變?yōu)橥獬鼋浬滩粩嗟娜ふ抑约旱闹赂恢罚糠执迕竦氖袌鲆庾R甚至非常超前,山南市每年都會舉辦一個物資交流會,扎雜村的村民會提前就準備好一些日常用品等雜貨,在物資交流會還未到來的時候就提前開始擺起地攤,同時為積極應對飽和的牧畜產品市場,進一步改良傳統(tǒng)的制作工序,產品質量明顯優(yōu)于市場中其他產品,倍受顧客的喜愛,“為善如筑臺,成功由積累”,現(xiàn)在的扎雜村群眾商品觀念、市場意識已是深深扎根于心底。
從“少數先富”到“全村后富”是共同富裕的成功。“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扎雜村大膽創(chuàng)新改革,實行聯(lián)戶放牧制度,解放了大量勞動力,并鼓勵這些釋放的勞動力外出增收,使其逐漸成為在外增收致富的帶頭人,隨著在外增收致富的人越來越多,扎雜村在外已形成了“老鄉(xiāng)經濟體”的規(guī)模經濟效應,這種經濟效應同時反饋到了村內,帶動了在村內放牧、加工等人員的勞動價值增值,形成了一個“在外人員打通銷路,留村人員生產制作”的良性循環(huán),眾人拾柴火焰高,全村群眾一起向共同富裕的目標堅定前行著。
(中國西藏新聞網所登載該網評文章僅為分享交流經驗目的,屬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本網觀點。)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