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基層干部期盼:少一些“不講理”的督導檢查》一文指出,一些地方在督導檢查的過程中走了形變了樣,督查急功近利,檢查流于形式,不切實際的考核,變成了廣大群眾的“堵心事”、基層干部的“煩心事”。督導檢查本是上級部門對下級單位工作開展情況的檢查和指導,本意是為了推動工作、落實工作、提升工作實效的,但卻成了給基層添堵的亂行為,顯然已經(jīng)本末倒置、倒行逆施。因此,要杜絕這種行為,需在督導檢查中注重“實而不虛”“細而不繁”“精而不濫”。
注重“實而不虛”,杜絕形式化督查。文中反映,上級部門要求村里每天排查一件矛盾,當天解決一件矛盾并填表上報。我們身邊也存在不少這樣的現(xiàn)象,要求每月每周每日必須排查出一件什么事,排查不出來就追求負責人責任,或者10點下發(fā)的通知要求11點上報,并且還是相對龐大的數(shù)據(jù),動不動就是“不按時上報就下通報”或者“后果自負”,好像只有這樣的工作通知才能提高效率,似乎排查不出什么事扣一個“履職不到位”的帽子才算過關,這樣失真失實的數(shù)據(jù)不知報上去、排查出來又有何意義?督查本是為促進工作而生的,如今卻演變成走過場、形式化的工作作風,不僅沒有給基層減負減壓,反而給基層添堵添亂,這樣的行為是要不得的。督查需要實事求是如實反映基層問題,其目的是為了讓基層改進工作、提升質(zhì)量,而不是一味地眼睛朝上看,唯上不唯實,只管向上交差,不顧基層實際。所以,只有注重實情的督查,才能有針對性地提出指導性意見,只有考慮基層實際的督查,才能真正讓基層工作提質(zhì)增效。
注重“細而不繁”,杜絕多頻次督查。基層干部經(jīng)常形容自己的工作是“一半以上都是迎檢”。這不是一句玩笑話,而是基層干部的真實寫照,而讓人心累的也是沒完沒了的檢查,沒完沒了的整改,一會兒這個部門的要求是這樣,一會兒那個部門的要求又是那樣,一樣的工作會來好幾撥檢查組,一級一個要求、一級一個標準,搞得基層干部身心疲憊、心力憔悴。顯然,這樣的督導檢查已經(jīng)走了形變了樣。基層干部的最大使命是為老百姓辦實事解難題,是為人民服務,而不是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來迎檢。因此,多頻次、重復式的督查大可不必,細而不繁的督查才是推動工作的正確打開方式。為此,我們在督導檢查的過程中要注重內(nèi)容整合、層級整合,能從上級部門調(diào)取到相關資料的,堅決不讓鄉(xiāng)鎮(zhèn)一級、村居一級再提供一次,能一次性深入檢查完基層工作的,堅決不跑第二次第三次,既要全面系統(tǒng),也要看重細節(jié),確保每次督導檢查都能細入毫芒、高質(zhì)高效,確保每項工作都能抓實抓細、抓牢抓嚴。
注重“精而不濫”,杜絕一刀切督查。工作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一些檢查組來檢查工作時大都以看文字材料為主,看簡報、看臺賬、看匯報,完全不在意群眾評價和實際業(yè)績。雖然簡報、臺賬這些都是能佐證工作開展的必要資料,但不應該成為評判工作好壞的唯一標準,有些干部是補資料的造假能手、是匯報工作的口才能人,但并不一定是腳踏實地、兢兢業(yè)業(yè)的實干家。這就需要檢查組多維度督查、多角度考察,多聽聽群眾的聲音、群眾的評價,多看看具體工作落實、多瞧瞧實干實績情況,文字材料只是輔助,臺賬不僅要看填寫情況,還要去跟蹤落實情況,具體工作開展情況首先看基礎性工作開展如何再看創(chuàng)新工作,而不是一上來就看創(chuàng)新、看典型。只有這樣精準的督導,才能看清基層存在的本質(zhì)問題,從而提出的整改意見才能解決基層的實際問題,才能以火眼金睛的辨別力和目光敏銳的洞察力發(fā)掘出好干部、挖掘出好做法。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所登載該網(wǎng)評文章僅為分享交流經(jīng)驗目的,屬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