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從來不是一個地方、一個單位、一個人的事。造成貧困的原因千差萬別,各村自然條件迥異,具體幫扶工作如何開展是門大學問。術業(yè)有專攻,幫扶要有道。幫扶單位和派出駐村工作隊的部門既有行政機關,也有企事業(yè)單位,要想取得幫扶工作的實效,各單位應該結合自身特點,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
實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誰也不能做旁觀者、局外人??墒?,幫扶工作要取得理想效果,僅憑選派干部一己之力還不夠,需要派出單位鼎力支持。作為派出單位,選派能力強、水平高的干部,讓大家能心無旁騖扎根鄉(xiāng)村之外,充分發(fā)揮部門力量和行業(yè)優(yōu)勢是幫扶取得成效的關鍵。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對駐村干部來說,能力如何,表現(xiàn)如何,直接關系脫貧攻堅大局。而在現(xiàn)實工作過程中,少數(shù)駐村干部身入而心不入,完全“不走心”,得過且過、無所作為,把駐村工作當成下鄉(xiāng)“鍍金”捷徑;更有甚者是“鋪蓋進了村、人沒住下來”,身心均不入村,并沒有真正扎根基層。
扶貧不走心的根源是思想認識不到位。俗話講,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如果一個人對一項工作的認識不到位,那么往往會影響到完成這項工作的成效。
駐村對干部來講是一場考驗,脫貧攻堅的戰(zhàn)場就是駐村干部黨性的“試金石”。人在心也在,檢驗的是干部是否把貧困群眾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是否還保持著對黨忠誠的初心。駐村干部要把駐村工作作為強化宗旨意識、提升服務能力的重要抓手,實行“一幫一”的幫扶模式,與困難群眾“結對子”。駐村干部應主動走訪入戶,與困難群眾“面對面”接觸、“心與心”交流,了解困難家庭的基本情況、致困原因,以及困難家庭的意愿和要求,變“浮在辦公室”為“沉到群眾中”,變被動接訪為主動走訪,熱心、真心、耐心解決群眾實際困難,這樣才能得到幫扶群眾的歡迎和贊許。
有了人心合一的駐村干部的奉獻,無疑會為打贏脫貧這場硬仗增加更多的攻堅力量。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