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前的位置:西藏新聞網 > 雪域時評

品一品年的滋味

2019年02月15日 09:20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記者 光塵
分享到:    

過年,給人們帶來喜慶和祝福。假期結束了,可那濃濃的年味還尚未散去。

何謂年味?一百個人有一百個答案。近年來,筆者發(fā)現,不管是從身邊的朋友口中,還是網上遍地的評論中,很多人都透露出一個想法:年味兒越來越淡,越來越沒意思……這是很多人過年的感受。甚至還有人說,傳統(tǒng)節(jié)日到現在,已經只是留存于父輩、祖輩記憶里的抽象概念,成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其實,近年來經濟社會文化各方面的高速發(fā)展,導致過年方式也隨之變化,雖然象征傳統(tǒng)年俗的符號日益減少,但過年的美好寓意從未改變。

幾千年來,春節(jié)始終是中華民族最傳統(tǒng)、最重要的節(jié)日,更是中華民族最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人血液里的文化傳統(tǒng)和精神皈依。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春節(jié)也肯定會增加新的民俗活動和新的文化內涵,現在很多人說的年味變淡,其實只是過年方式的變化。記憶中的拜年是磕頭作揖,現在手機發(fā)送新春祝福的“指尖拜年”方式更受歡迎;記憶中的領壓歲錢講究尊老愛幼,現在爭搶網絡紅包不亦樂乎;記憶中的年夜飯是對廚藝的考驗,現在到飯店定制依然能吃出幸福團圓的滋味;記憶中的年是走親訪友話家常,現在拋開迎來送往的繁瑣禮節(jié),舉家出游漸成潮流。

同樣,從春節(jié)到藏歷新年,每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在時間的流逝中,留給了每一代人不同的記憶與感受。但是,過年對于每一個人都是情感的寄托與交流,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更意味著過去一年的豐收與總結,以及新一年的希望與奮斗。

年味濃不濃,不在于吃了多少山珍海味、搶了多少紅包,也不在于過年的方式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而在于將多少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融入門楣下的“?!弊种?,在于將多少夢想寄寓新一年的努力奮斗中。

新的一年,讓我們舒緩身心,積蓄力量。新的一年,讓我們相互道福,攜手前行;讓我們感恩過去,憧憬未來。

責任編輯:羅宗    

相關閱讀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協議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

    欧美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日本精品免费在线视频,性爽爽刺激视频午夜福利,2021久精品视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