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shù)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前的位置:西藏新聞網(wǎng) > 雪域時評

體育項目如何玩轉粉絲經(jīng)濟?

2017年04月18日 10:45    來源:廣州日報    
分享到:    

目前,全國游泳冠軍賽正在青島舉行。盡管這是國內水平最高的游泳大賽,但如果把時光倒回到幾年前,這樣的比賽大都觀眾寥寥,談不上人氣可言。如今,從全國各地趕來的粉絲擠滿了賽場;而每當孫楊等選手亮相,粉絲們就報以鼓掌、歡呼甚至忘情尖叫,讓人真切地感受到粉絲的狂熱。

這樣的場景并非孤例。一個月前,中國乒乓球隊“地表最強12人”直通賽舉行,張繼科、馬龍等人的粉絲蜂擁而至,盛況堪比演唱會。當然,粉絲的力量不只體現(xiàn)在賽場的看臺上。今年2月,張繼科的粉絲為了給偶像慶生,在公交、地鐵、媒體上投放了生日廣告;今年3月,寧澤濤的粉絲們直接包下了紐約時代廣場的電子屏幕為他慶生……粉絲們對體育明星的熱情持續(xù)高漲,體壇也真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粉絲經(jīng)濟時代。

粉絲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從賽事的售票、節(jié)目的收視率到產(chǎn)品代言,他們給體育明星帶來了人氣、流量,也進而帶來了豐厚的經(jīng)濟利益。與此同時,“圈粉”對于體育項目本身也是一種推動。比如郎平參與直播,推廣排球項目;劉國梁也在直播中說,要“用更符合年輕人視角、審美的方式去推廣國球”。

當然,粉絲經(jīng)濟也帶來了很多全新的課題。比如對運動員而言,如何平衡運動員與明星的身份,避免影響訓練和比賽,需要在管理上給予空間,也需要更多引導和規(guī)范。比如對運動員的形象維護。粉絲之所以被稱為粉絲,是因為他們不同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體育迷”——他們對某種體育項目可能不喜歡、不參與甚至完全不感興趣,卻心甘情愿地為偶像付出金錢、時間和精力;另一方面,他們對偶像支持可以說是無條件的,甚至是非理性的。對于這一“資源”,應該怎么開發(fā)和維護,對于這個群體,應怎么面對和引導,值得思考。(夏振彬)

責任編輯:何寶霞    

相關閱讀

    關于我們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協(xié)議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

    欧美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日本精品免费在线视频,性爽爽刺激视频午夜福利,2021久精品视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