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shù)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前的位置:西藏新聞網(wǎng) > 雪域時評 > 社會焦點

小品不要總是諷刺弱者

2015年02月01日 03:35    來源:新京報    記者 吳祚來(文化學者)
分享到:    

    藝術作品應該取笑人性的弱點,而不應該取笑人體的缺憾,這是正常藝術與惡俗藝術的分界線。

    多年來我一直關注春晚小品節(jié)目,并對趙本山、蔡明等表演的小品節(jié)目多有批評,批評主要針對小品中歧視弱勢群體、嘲諷人體缺陷的內容。

    我2008年看過春晚之后,給新京報寫過一篇《從趙本山賣拐到蔡明賣樓》,批評二位表演藝術家小品,目光向下,嘲諷的多是弱勢群體。而在更早的春晚,1994年,黃宏與侯耀文表演的《打撲克》,內容嘲笑的是官場與職場的腐敗之風,對這些潛規(guī)則或不良作風進行揭露與抨擊,不僅可以博得人們一笑,還可以起到某種凈化世風的作用。而近幾年我們看不到這樣內容的小品了,不僅如此,一些小品開始淪落為對貧弱群體的嘲諷與搞笑。

    今年蔡明表演的小品叫《想跳就跳》?!安堂鳌边@位退休的老文化干部,對街道里身材不高卻癡迷舞蹈的老人,從身材到舞姿,無不刻薄嘲諷,最后卻以高貴的姿態(tài),來同情弱者,用摔他人手機,來表現(xiàn)自己的正義感。這樣的離譜而畸形的同情心,不知道想表現(xiàn)什么?就是為了搞笑與取樂?

    藝術作品應該取笑人性的弱點,而不應該取笑人體的缺憾,這是正常藝術與惡俗藝術的分界線。

    人類偉大的藝術作品,甚至正常而普通的藝術作品,都是站在弱者的立場上,對弱勢群體表現(xiàn)同情心,而面對權貴保持應該的距離與批評精神,如果要取笑,也是弱者對權貴的取笑,如果要表現(xiàn),也是表現(xiàn)那些卑微的人們,內心卻有著常人難以發(fā)現(xiàn)的美德。然而,一些小品相反,總是槍口向下對準貧弱者。

    轉型中的社會,各種現(xiàn)象千奇百怪,藝術家只要多關注社會,用批評的眼光去挖掘強勢人群在轉型社會中人性弱點,小品就會更具力度,更受百姓喜愛。

責任編輯:admin    

相關閱讀

    關于我們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協(xié)議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

    欧美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日本精品免费在线视频,性爽爽刺激视频午夜福利,2021久精品视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