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shù)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前的位置:西藏新聞網(wǎng) > 雪域時評 > 社會焦點

王沖:中國人不是自卑,是浮躁

2015年02月01日 03:35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2012年春季號的比利時《歐洲世界》有篇文章,說要“治療中國的自卑癥”。文章認為,中國僅用了一代人的時間就從一個實力很有限的中等國家成為全球大國。但顯然,中國不太愿意接受這種快速轉變,也沒有為此做好準備。

    文章認為,中國有太多的特殊性,其模式不容易移植到別處。甚至在贊賞者的心里,中國也會喚起復雜且常常模糊的感覺,這跟中國日益強烈的受害者心理以及對遏制的害怕有關。中國是一個強大的全球大國,有時候說話也顯得咄咄逼人,但經(jīng)常給人一種明顯缺乏自信的印象。對于其他國家的決策者來說,最大的挑戰(zhàn)在于,當面對中國這樣一個復雜、易怒、防備心強的大國俱樂部新成員時,要能指出它行為不可接受的地方。但與此同時,還要鼓勵中國更深地融入國際體系。

    復雜、易怒、防備心強,這是《歐洲世界》對于中國國家行為的判斷;而對于每個鮮活的個體,海外媒體另有判斷——中國人不是自卑,是浮躁。

    美國《僑報》看到的是“三躁”。該報9日發(fā)文說,隨著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三躁”(急躁、浮躁、暴躁)成為時下不少中國人的通病。

    “躁”這個字其實與中國人的形象并不相符,中國人自古就講究以靜制動、以柔克剛、以不變應萬變,行事風格更是以隱忍為主,主張三思而后行、欲速則不達、小不忍則亂大謀等。

    然而,不知從何時起,沿襲了幾千年的沉穩(wěn)與含蓄一點點被拋棄,急躁、浮躁、暴躁的情緒開始蔓延?!秲S報》文章對此做了具體描述:一遇到排隊,就抓耳撓腮、頓腳搓手,一會兒看表、一會兒望天,一副失魂落魄樣兒;每逢堵車,先是嘴上罵罵咧咧,繼而手摁喇叭不停,放眼望去,馬路上全是“路怒族”;為了房子、車子、票子、面子,你追我趕,攀來比去,什么三思而后行,欲速則不達,早拋到腦后去了。

    作者認為,戒驕戒躁、稍安勿躁,加強個人修養(yǎng)是一方面,關鍵還須制度給力,用制度保障公平公正。唯有讓國民活得更有尊嚴,才能不“躁”。

    中國人的“躁”,也反映在對一些事的判斷上。很多人聽風便是雨,不弄清事實,便一通亂罵,即便對死去的人,也不肯放過。當?shù)貢r間4月11日凌晨,美國洛杉磯市傳出的幾聲槍響,帶走了兩名中國留學生的年輕生命。不久,該事件也在中國引起熱議,但令人心寒的是,僅僅因為擁有一輛二手寶馬車,遇難者就被定性為“富二代”,遭到一些中國網(wǎng)民口誅筆伐。

    《歐洲時報》評論認為,學子不幸遇難,作為一個心智健全的人,第一反應本該是惋惜與同情,怎會變成一場對“富二代”冷嘲熱諷的盛宴?對這起事件抽絲剝繭后,深層次原因并不在媒體,而是日漸增長的社會焦慮。中國社會正在急速轉型,物欲橫流和功利主義的甚囂塵上,往往很容易吸引眼球,甚至引起民眾道德感的缺失,導致同胞情誼逐漸被仇富心態(tài)所沖淡。

    之所以自信、狂傲、自卑、勤勉、浮躁等性格共存于當代中國,是因為社會本身就是一個矛盾體,很多人在其間迷失自我,被社會的洪流裹挾著前行。

    法國《新新聞》雜志去年曾撰文分析中國人的焦躁心理。該文認為,中國是個發(fā)展迅速卻不平衡的社會,一方面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社會面貌日新月異;另一方面許多問題十分突出,環(huán)境問題、社會福利不健全、貧富差距和社會公平問題都亟待解決。或者干脆說,如此多的人口和如此遼闊的國土本身,就是個無法回避的大問題。這種復雜性很容易造成社會不同階層的情緒偏激和思維偏執(zhí)。

責任編輯:admin    

相關閱讀

    關于我們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協(xié)議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

    欧美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日本精品免费在线视频,性爽爽刺激视频午夜福利,2021久精品视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