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shù)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前的位置:西藏新聞網(wǎng) > 公益

“拉薩好人”潘麗君:追逐太陽的“雪蓮花”

2016年07月06日 10:03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    記者 楊子彥
分享到:    

只有溝通,雙方才有可能在某一件事情上的想法、認識更為一致。對學生是這樣,對教師更要這樣。為此,潘麗君會經(jīng)常抽出時間,與各位老師聊聊天、拉家常。圖為潘麗君(左)在辦公室與老師探討教學問題。

對于寄宿制學校而言,老師們不僅要負責日常教學工作,還要關心學生們的生活。為確保學生們都能按時吃飯,能吃飽,潘麗君在午飯時間總是會抽空去食堂轉(zhuǎn)轉(zhuǎn)。圖為潘麗君察看伙食及學生用餐情況。

宿舍作為曲水縣中學重要的構成部分之一,需要學校老師們花很多心思去關心?!俺踔猩堰M入青春期,會有多多少少的問題出現(xiàn)?!迸他惥f,“除了課堂,老師們只有多關心孩子們,才能幫助他們健康度過這段行為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眻D為潘麗君與宿管教師交流。

教學研討會上,潘麗君(圖右一)正在與各位老師交流探討。在潘麗君的生活中,伴隨著每個新一天開始的,除了朗朗讀書聲外,還有繁重的教學、管理任務。“趁熱打鐵才能練出好鋼!”兩節(jié)數(shù)學課剛結(jié)束,顧不上休息,潘麗君立即組織聽課教師和上課教師開始教學研討會。

潘麗君在學校小賣部檢查食品安全情況。

“西藏,離家鄉(xiāng)很遠,卻是離太陽最近的地方,我愿意以火熱的青春追逐太陽,因為我們從事的是最神圣的事業(yè)!”

潘麗君是河北唐山人。20年前,在親友們懷疑、不解的眼光中,潘麗君從渤海之濱來到雪域高原。

每當談起在西藏的種種不易,總有人由衷地向她表達敬意,可她總是說:“沒什么呀,我身邊像我這樣的人多著哪!”

從普通教師到班主任、到中層管理人員、到副校長、再到校長,她一路成長著;從校級優(yōu)秀教師到縣級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黨員、拉薩市骨干教師、西藏自治區(qū)優(yōu)秀教 師,她一路收獲著……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原本8年援藏時光早該結(jié)束,可她還在堅持,傲然而立,猶如冰山雪蓮,純潔、堅韌,并用烈火般的熱情繼續(xù)追尋著自 己的人生價值。

同事眼中,她是榜樣

當記者第一次見到潘麗君時,她剛聽完公開課,正忙著和其他聽課教師一道,點評上課教師的優(yōu)缺點。

作為一名管理者,她常說,“校長不是官,是為廣大師生服務的”。青年教師剛到學校,她就手把手地教如何上好課,經(jīng)常一起進行晚辦公,一起研究制作課件,反復聽課。從內(nèi)容到語言雕琢都不放過,一招一式,一言一行地教。

為了提高教學水平,她虛心向老教師學習,并且有計劃地廣泛閱讀。為了提高學歷,她參加了西藏自治區(qū)第一批自學考試,在全區(qū)第一個順利畢業(yè)。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痹诓粩嗟拿髦校他惥纬闪俗约邯毺氐慕逃虒W方法——“班干部輪流制”“小組合作學習”“情景教學”——力求給每個孩 子創(chuàng)造機會,充分調(diào)動大家的積極性,發(fā)揮他們的特長,展示自己的才能?!俺<?,多鼓舞,少批評,不指責”“以心換心,以情換情”,這是她經(jīng)常和年輕教師 一起交流的心得。

“‘老師樂教、學生樂學’是一堂有效教學課的重要體現(xiàn),而要達到這種效果,老師必須經(jīng)過充分的準備,這樣才能把課堂‘還給’學生,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迸他惥f。

不僅如此,為給學校教職工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潘麗君還積極與上級部門溝通協(xié)調(diào),新建和完善了教職工食堂及相關配套設施,讓很多忙于工作而來不及做飯的教師,能夠及時吃上熱乎乎的飯菜。

學校的教師都說,潘麗君主持工作像班長,關心我們的生活就像一個知心的姐姐。

面對困難,她選擇堅持

1996年7月,潘麗君在河北唐山師范??茖W校畢業(yè)。原本可以留在當?shù)貤l件較好的學校任教,但她放棄了。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潘麗君主動申請到西藏支教的消息,讓家里炸開了鍋,在家人的反對聲中,潘麗君仍然堅持著自己的選擇。哥哥甚至在潘麗君離家時,對母 親說:“你這女兒就相當于丟了,為什么不攔住她?” 畢業(yè)那天,沒來得及慶祝,也沒來得及告別,她就匆匆踏上了援藏支教的旅程。

在進藏前,潘麗君對這里的了解并不多。“當時想法很簡單,我完全是抱著一顆赤誠之心來的?!闭勂鹱约旱某踔?,潘麗君說得很直白,“我就想在有限的時間里,把學到的知識教給西藏的孩子。”

潘麗君和其他5名援藏教師被分配到拉薩市曲水縣中學任教。剛來到西藏時,除了強烈的高原反應,巨大的心理落差也在考驗著援藏教師們的意志——幾排平房,一棟建于上世紀80年代的兩層教學樓,已是學校中最高的建筑。

“那時條件很艱苦,4個老師住在一間宿舍,共用一間廚房?!迸他惥f,“縣里面只有一個菜攤,能買到的蔬菜也只有土豆、白菜和南瓜,想吃黃瓜都得去拉薩市區(qū)買?!?/p>

學校供水靠水塔維持,而那時又時常停電,所以只要來電,潘麗君和其他住校教師就要馬上去抬水,哪怕是半夜。

由于孩子們掌握的詞匯量少,所以潘麗君很多時候要去猜測他們表達的意思;雖說教授的是初中課程,但面對學習情況良莠不齊,有些年齡甚至比老師還大的學生,潘麗君內(nèi)心在被深深震撼的同時,更加堅定了要教好他們的信念和決心。

為了更好地幫助孩子們學習,擔任漢語文教學的潘麗君開始為孩子們“開小灶”。課上,潘麗君會用實例讓大家反復體會各知識點中的奧妙;課下,她會針對不同學習情況的孩子,分批次為他們義務補課。孩子們也很快地和她熟悉了起來。

“盡管很多知識點是小學內(nèi)容,但孩子們感興趣,他們會主動和我交流、溝通,這是一個好的開始?!迸他惥f。

在潘麗君的教導之下,孩子們進步明顯。她任教的兩個教學班的學生在第一次年級“語文知識競賽”中,就包攬了前六名。在援藏教師們的共同努力下,從那一屆開始,學校才有孩子開始陸續(xù)升至高中,考上大學。

兒子眼中,她是一個夢

1998年,潘麗君結(jié)婚了,愛人是和她同一批援藏的教師于久永。

進藏至今,每當想起家人,潘麗君心中總是充滿了深深的愧疚和自責。兒子不滿周歲,她就回單位上班了,只留下家中年邁的父母照顧孩子。從北京到成都再到拉薩,潘麗君一路上幾乎是哭著回來的。

2000年春節(jié)前夕,潘麗君的母親因腦出血被送進醫(yī)院搶救,雖然保住了性命,但卻半身偏癱……

“父親要照顧母親,所以把孩子托付給了公婆,那時候他已經(jīng)會說話,因為不熟悉爺爺奶奶,兒子哭得撕心裂肺……”說著說著,潘麗君的眼圈紅了……

兒子3歲時,潘麗君把他接進西藏,送進了縣幼兒園上學。卻因為兩人工作繁忙,使兒子幾乎處于完全“脫管”的狀態(tài)。

“因為沒人看著,兒子每天都會拿著鏟子跑出去,玩沙子、玩水,校內(nèi)老師看見了,還給他起了個外號‘沙漠之王’?!迸他惥χf,但滿眼心酸。“后來上小學了,但他的詞匯量與內(nèi)地孩子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就把他送回了內(nèi)地?!?/p>

“三年級時,學校搬遠了。為了不讓家里人操心,兒子利用了一個上午學會了騎自行車,開始自己騎車去上學?!迸他惥f,“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他從小就比較獨立,因為很多事情只能靠自己?!?/p>

寒來暑往,聚少離多,潘麗君每年真正陪伴孩子的時間不足2個月,與兒子在一起時的記憶也仿佛只是一些特寫片段——2歲時的兒子會指著天上飛過的飛機說“媽 媽在那里”“媽媽,我們?yōu)槭裁床缓推渌思乙粯樱患胰嗽谝黄鹉??”“媽媽,你知道我覺得最大的幸福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媽媽,你什么時候退休呀?我們 就可以生活在一起,那該多好呀!”——從學前到高中,在兒子眼里,媽媽永遠是遙不可及的夢。每當聽到兒子說出這樣的話,她的心像針扎一樣痛,淚水奪眶而 出。

學生眼中,她是媽媽

曲水縣中學的孩子絕大多數(shù)都是住校生。

“在學校,我就是這些孩子的媽媽,我有責任和義務教他們知識,更有責任和義務教他們做一個道德高尚、品行端正的人。”潘麗君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她試著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用一顆愛生如子的心,面對和學生在一起的每一天。

當學生犯錯的時候,她會關切地問他們原因;當學生失落時,她會鼓勵他們;當學生遇到困難時,她會熱情的幫助他們。學生衣服開線了,她拿起針線一針針縫好;學生病了,她送醫(yī)送藥呵護備至;有時她還會下廚,幫助住校的孩子們改善伙食……

只有一次,她氣憤異常。一個叫堅才的男生不知從哪撿來一些柴油,在撮箕里點燃取暖。她嚴厲地訓斥了他,這位男生哭得昏天黑地,問他為什么這么委屈,他說自己惹媽媽生氣了。愛是神奇的,它可以點石成金。

不久前,一位學生不慎在玩耍中摔壞了胳膊,因家庭貧困,幾萬元的手術費一時難以湊齊,她帶頭捐錢獻出自己的愛心。

有時走在路上,一聲不經(jīng)意間聽到的“老師”二字,潘麗君覺得這就是世上最美的音符。

“老師最幸福的事情是什么?就是看到自己教過的孩子有出息!”潘麗君說,“當了解到之前教過的學生,在各自工作崗位上奮斗的話題,那一刻,教師是一個不平凡崗位的感覺就特別強烈!”

前些日子,潘麗君在整理房間的時候還翻出一些歷屆學生給自己寫的賀卡,滿滿的感動與幸福涌出心頭。

還記得自己過第一個“教師節(jié)”時,班長帶頭喊完“一二”后,大家整齊地站起來說:“老師節(jié)日快樂!”的情景;在收到的賀卡上,可能上面還有著錯別字,但從 孩子們稚嫩的字體上,讀到了他們對老師的尊重和喜愛;甚至有一個已經(jīng)畢業(yè)的學生,在得知潘麗君休完產(chǎn)假后,還特地囑咐母親,送幾只雞過去,讓老師補補身 子……

“孩子的愛是純凈的,沒有任何雜質(zhì)在里面,在那個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有些孩子回家后還會惦記著自己,上學時會給我拿幾顆土豆?!迸他惥f著,眼眶中涌現(xiàn)出了幸福的眼淚。

用她自己的話說:她最大的樂趣就是和學生在一起,做一個名副其實的好老師。也正是為了這個理念,她孜孜不倦地辛勤耕耘著。

責任編輯:劉金鵬    

相關閱讀

    關于我們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協(xié)議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

    欧美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日本精品免费在线视频,性爽爽刺激视频午夜福利,2021久精品视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