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爾巴人長期生活在喜馬拉雅山區(qū)自然條件比較優(yōu)越的地帶,解放前主要從事背運和交換,解放后主要從事農(nóng)牧業(yè),也開始大力發(fā)展各種副業(yè)生產(chǎn)。農(nóng)作物有玉米、土豆、雞爪谷、蕎麥和豆類。動植物資源比較豐富,有云杉、樟木等各種樹木;有猴子、獐子、狗熊等動物,還產(chǎn)蟲草、貝母等多種藥材。夏爾巴男子穿羊毛織成的白色短袖外套,沿邊鑲有黑色羊毛,叫作“普都”。腰間插一把叫“果奔”的彎月形砍刀;女子穿色彩鮮艷的長袖衫,下身圍一條花筒裙,外面罩一件手工制作的白羊毛坎肩,叫“帕多”,梳一根長長的帶紅穗的發(fā)辮,還喜歡戴金玉耳環(huán)。他們能歌善舞,音樂曲調悠揚而文雅,舞蹈動作與尼泊爾、巴基斯坦的一些民間舞蹈很相似。每逢節(jié)日或遇喜事,都要合家歡聚,一邊飲酒,一邊歌舞,常常通宵達旦。
夏爾巴人的宗教信仰和生活習俗
夏爾巴人大都信奉藏傳佛教,立新和陳塘各有一座寺廟,名字分別為貢巴桑巴和拉崗,多數(shù)人信奉薩迦派和噶舉派,少數(shù)人信奉格魯派和寧瑪派。薩迦派和噶舉派的信徒們可以居家結婚,并不住在寺廟,而是耕種著寺廟的土地,他們只是輪流去寺廟燒香、擺供和念經(jīng)。如果親人去世,都要先請喇嘛念經(jīng),然后舉行火葬和土葬,但不搞藏族盛行的天葬和水葬。大人死后放在專制的木箱內,送到火葬的地方架柴火葬,葬后兩三天后取少許骨灰撒到江河里,其余部分用石頭壘蓋。小孩死后,把尸體捆綁成胎兒狀,存放在山崖的石穴中或樹洞里,時間一長往往就成了干枯的尸蠟。
夏爾巴人的生活習俗受自然環(huán)境和傳統(tǒng)文化背景的影響,與藏族部分相同之外,更多的是豐姿多彩而又自具特色。
食物:主食有玉米、大米、糌耙,其次有干扁米、土豆、面條、油餅等。夏爾巴喜愛喝酥油茶、甜茶、“巴魯”(玉米酒)、青棵油、酸奶和燒酒。他們喜熟食,不吃生肉,用炒菜性食。菜類最愛食用土豆、“蕁麻”(一種木質多年生草本的葉子,葉上有肉刺,人手接觸葉子后,騷癢難受)、雞蛋、牛羊肉和一種類似蛤蟆的小動物。不吃魚、狗和小牛的肉,沒有喂豬的習慣,但吃豬肉。他們不會殺牛,所食牛肉大都是摔死或病死后的肉,這種習慣可能與尼境把牛當成神和他們的種姓有關。他們不打獵、不吃獸肉。
玉米是普通的主食,一可做“公則”,就是半干的玉米糊糊;一可做“巴魯”,就是玉米酒。過去吃飯不用桌子,不用刀叉筷子,而是全家就地圍著飯盆和菜鍋抓餐。現(xiàn)在境內有不少人已逐漸使用碗筷。炒菜很講究佐料。常見的佐料有小茵香、辣椒、洋蔥、大蒜和咖喱粉等,尤以辣椒、小茴香為不可缺少的調味品,這些佐料大都是用木沖或石日搗碎,粘著菜或飯團吃。
居?。浩綍r住木房,放牧時住牧棚。房屋建筑形式特殊,一般都是人字形頂,上蓋魚鱗板(即用斧子劈成的薄板)。四周用石塊壘成厚墻,就在墻上架梁造樓。大都修建兩層樓房,平均高度約六米左右,樓上一般分隔成三間,分作廚房、宿舍和儲藏室,樓下堆放零星什物或圈牛羊。
夏爾巴人室內陳設簡樸,廚房設在中間,有酥油桶、鋁鍋和各種炊具碗杯等,家家還有一個用石板砌墊而成的火炕,支架做飯,席地就食。他們注意衛(wèi)生,室內清潔明亮。一般家庭都有廁所,如果沒有廁所,大小便也遠離房舍四周。
禮節(jié)。夏爾巴人表示敬意的方式有二,一是敬獻哈達,一是用頭碰在對方的手上或膝蓋上。舊時還有彎腰吐舌低頭的習慣,這種現(xiàn)象至今也未完全消除。夏爾巴也重饋贈。凡有喜慶必互相送禮致賀,但還禮的數(shù)目必須多于饋贈之數(shù),普遍都是加一倍,否則就認為是失禮,收禮的家庭進行登記,以便加倍回贈。他們很重視稱謂。對長者一般不呼姓名,都叫其第一個兒女或女兒的名字,后面加上阿爸或阿媽,對年紀較大的男性長輩稱“明米”,即“爺”。對年紀較大的女性長輩統(tǒng)稱“以米”,即“奶”。直呼姓名,被認為是不禮貌的。對有知識者稱“格拉”(老師)。對已婚女子叫“措姆”,即嫂子。
節(jié)日與娛樂:娛樂活動除唱歌跳舞外,還有“擦嘎”、“科比” 和撲克牌?!安旄隆笔且环N賭博,賭具為10個半邊的干核桃,由一人坐莊,大家押寶,以拋出的核桃正反面計算勝負?!翱票取彼仆秹兀谇胺椒乓粋€小筒,玩者用小硬幣向筒內投擲,以進筒為勝。
夏爾巴人節(jié)日有幾個是固定的,境內夏爾巴以元旦最為隆重,藏歷年次之。在元旦前20天,家家戶戶浸泡大米,煮熟后制成餅子,稱為“科熱”和“西捧”,還要準備牛羊肉、酥油、帕吉(即干扁米)、糌粑和土豆等。元旦清晨每人去溝旁溪邊打一桶清潔的泉水,回到家中洗臉換衣,表示在新的一年內去污換凈。在穿新衣之前,要在自己身上用手撫摸一遍,以示長壽不衰。然后著衣,家人聚集一室,向屋正中掛的神像敬獻哈達。在神像下方置一塊長木板,板子上供著大米、糌粑、餅子、油條、清水、桔子、干扁米等七種食物,食物周圍撒上糌粑面和酥油花。在門前豎一根1——1.5米的白色經(jīng)幡,經(jīng)幡的四周用各色細線縫邊,顏色鮮艷奪目。(據(jù)袁超俊《夏爾巴人概況》,載于《西藏研究》1989年1期)
夏爾巴人的婚姻和試婚樓
夏爾巴人社會的種性制,或許是受了尼泊爾種性制的影響吧。據(jù)說立新的夏爾巴人,在當?shù)鼐幼∫延?60余年,他們的祖先是從尼泊爾夏爾孔布地區(qū)遷來的,也有人說是從四川甘孜遷來的。他們見面如果互相不認識,都要問一聲姓(即種姓)什么,若是同種姓,就不能開玩笑,也不能通婚。過去夏爾巴人與藏族和其他民族也不通婚??伤麄兣c異種姓的尼泊爾境內的夏爾巴人,則不受國籍和地域的限制,互相通婚。他們的婚姻形式有幾種,一是男方請別人一起去女方家說親、送酒、獻哈達,女方家如果老少都同意,就請其吃飯,即可結婚。二是男方求婚時,女方父母同意,女方本人不同意,就采取搶婚的形式。三是男女雙方同意,而女方父母不同意,就將女方搶到山上藏起來,再找女方父母求情,直至同意后才將女方領回家。結婚前,男方也有要向女方家行一定彩禮的習慣。
夏爾巴人還有一種兩兄弟同妻的婚姻形式。妻子有自己的住房,并設有大床,兩兄弟丈夫各有自己的住房,誰與妻同宿,或由兩夫決定,或由妻子決定,不致錯亂。如果有弟兄四人,那么,他們習慣老大與老二同一妻,老三與老四另同一妻?;槎Y是兩個新郎與一個新娘三人同時一起舉行,這與藏族、門巴族又有所不同。
在夏爾巴人的舍爾巴種姓的人中,還有一種試婚的形式。從定日到尼泊爾的索盧和昆布有一條傳統(tǒng)的“珠穆朗瑪商道”。索盧和昆布是美國當代人類學家阿吉茲的根據(jù)地,她曾以西藏逃亡在那里的人為對象,從幾千人次的調查數(shù)據(jù)中整理出《藏邊人家》一書。就是在這索盧和昆布地區(qū),現(xiàn)在還有許多舍爾巴人的試婚小木樓。舍爾巴的女孩長到14歲時,父母就讓她出門自由結交,同時分一間小屋給她,有錢人家還單獨為女兒修建一座小木樓,讓她晚上一個人住在那里。她選中了男朋友,可以引道他暗地里到小木樓來夜宿,父母即便知道也不干涉,而且還要向小姑娘講解兩性接觸和兩性生活的知識。住了一段時間,他們雙方如果滿意,便由男方托媒向女方父母送幾缽米酒,就算正式訂婚。訂婚后,未婚夫就可以公開地住在姑娘的小木樓里。如果任何一方感到不滿意,招呼一聲就算解除婚約,男方得立即離開小木樓居住。不過,多數(shù)男女能順利地進入下一階段,即生孩子。有了孩子之后,男女雙方才宣布互相為從屬關系,于是男方正式向女方及其父母求婚,通過一定儀式,正式確定夫妻關系。確定了夫妻關系之后,如果兩口之間還出現(xiàn)感情危機,通過協(xié)商,丈夫付給妻子一筆孩子的撫育費,便可離開女方,或者把孩子帶走。如果能繼續(xù)和睦相親,那么可以確立終身伴侶關系,女方帶著孩子移居夫家,再舉行隆重的婚禮。據(jù)一個夏爾巴人合爾巴種姓的青年向導普爾巴說:“一般說來,女的十四歲,男的十六歲就可以同居,但要經(jīng)過一次、二次、再次的感情確定,才能組成家庭,這需要三年至十年的時間?!睋?jù)索盧和昆布地方的一個正在為女兒的未婚夫上門求婚作慶典食品準備的舍爾巴老阿媽桑珠瑪解釋道:“這道理很簡單:青年男女之間的了解和通達,再沒有比在一床睡覺的方式更好的方式了。即便一床睡覺,一時也難以了解和溝通,所以試婚期要長,長到生了孩子,長到經(jīng)得起承擔共同責任所帶來的信任和考驗?!保〒?jù)古子文《舍爾巴試婚樓》)。
夏爾巴人的搶婚習俗
立新鄉(xiāng)雪布崗的夏爾巴人,還有一種十分認真而隆重的搶婚習俗。小伙子長到十七、八歲時,父母開始為兒子的婚事費心思了,首先要仔細地把和兒子年齡相近的附近人家的姑娘們一個個評議一番,既看姑娘的人品,也看她家的經(jīng)濟情況。如果最后選中的姑娘素與兒子相好,那就再好不過;如果是平日里沒什么接觸也不要緊,反正是要進行秘密求親和搶親的。
選親之后,第二步就是求親。求親都是男方家出面向女方家父母提出要求,此事除雙方父母、至親好友以及未來的新郎外,一般不讓外人知曉,更不能讓未來的新娘知道。求親時男家父母所帶的禮品,一般是五六斤白酒和一桶藏酒(即青稞酒)以及一些哈達。女方父母對于求親也持慎重態(tài)度,不立即表態(tài),對所送的求親酒也一點不喝,他們還要象男方父母一樣認真地去了解男方的家庭和男青年的全面情況,如有多少財產(chǎn)?門風如何?女兒嫁過去會不會受虐待?男青年的平時表現(xiàn)和能力又如何?等等。通過調查如果滿意,便喝求親酒,否則把禮品和酒退回去。當雙方父母都同意這門婚事時,女方父母當著男方父母的面喝下求親酒,收下禮品,并與對方協(xié)商和約定兒女們的結婚佳期,這就是正式訂婚了。
從訂婚到搶親結婚,一般要相隔二、三個月甚至一、二年的時間。這期間男方家要精心準備未來新娘的“薩姆赤”,即全套的服飾穿戴。這些“薩姆赤”,都要按照暗中觀察到的姑娘的身材去買或打制,質量要好,樣數(shù)不能少,一般都要花去男家較大數(shù)量的積蓄。直到結婚之前夕,這樁婚事仍然是保密的。夏爾巴人認為,如果搶親前即已世人皆知,那就失去了“搶” 的意義,并意味著女方的不值錢。如果“新娘”在婚前知道了此事,她就有權提出抗婚或逃婚,不管她本意如何,即使她很愿意,只要她聽說了,都要跑到父母跟前哭鬧一番,如說阿爸阿媽允許了這樁婚事,就是把我看作無用,想不要我了,還不如死了的好;如果實在不想要我,我就離家去國外,待躲過這樁婚事以后,再來侍奉親愛的父母等等。
接著就是搶親結婚了。搶親前,男女雙方均要在暗中磋商,以使搶親的形式新穎別致,更具有代表性和深刻含義。實際上搶親有真槍和假搶之分。“假搶”,是指男女雙方均表示同意的情況下?lián)層H,僅僅是在走形式,以此表明女家門風好,養(yǎng)育了一個好姑娘,男家搶娶的是一位理想的好媳婦?!凹贀尅本谂e行婚禮的前一天夜間進行。女方父母等待女兒睡下了,便差人帶急信給男方父母,男家即派出早已準備好的二三十名,至少十至十五名由親友組成的迎搶隊伍去女家,路上不打火把,使之帶有完全是秘密奇襲的色彩。搶親隊伍到了女家門外,首先由男家代表向女方父母敬獻哈達,然后留下大部分人在門外把守,少部分人突然闖進姑娘睡房,會同女方父母以及前來助興的女家親友對姑娘言明婚事,道出新郎的姓名和他的種種優(yōu)點,并讓姑娘立即穿戴男家給做的衣服鞋襪和各種首飾。姑娘聽罷便大聲哭叫,聲言拒絕。女方家長出面調停:“我的女兒不愿意,你們深夜間來亦無奈何。你們若有強娶我女之心,趕快表示出誠意來,我兒被感動了方能跟你們走”等等。男家代表便趕快獻上預先準備好的幾百元錢和她需要的服飾,并竭力頌贊新郎的諸多杰出表現(xiàn)和能力,勸說其盡快穿戴起來跟他們走。直到她哽哽咽咽地穿戴停當了,搶親人蜂擁而上將她連擁帶背地搶走。這當中,新郎只能站在門外不能出面,只有新娘表示堅決不同意時,才進房對姑娘好言相勸,再示意搶親的人們將她搶走。如果姑娘對搶親人又哭又叫,連踢帶咬,使人無法背她時,只好由搶親人中的青壯年將她強搶抱背而去。有的女方父母掌握了女兒拒絕的態(tài)度,便指派她到某處或某人家去辦事或幫工,同時密告男家她的行蹤,以便使男家搶來成功。這種形式,有時在姑娘愿意的情況下也采用,以擴大搶親的影響效果。
另一種搶親即是真搶了。比如,女方父母不同意或前面已同意后又翻悔了,那么,男家就派人對姑娘嚴加監(jiān)視,在她單獨放牧、打柴或背水時,突然將她劫走,帶到深山密林中安置,并派專人照顧和看管。然后,男家趕快來到女家,告訴他們:“你們的女兒已經(jīng)被我們搶走了,安置得很好,請放心也請你們原諒。經(jīng)過我們的說服,現(xiàn)在她已經(jīng)同意了,我們希望你們也同意,咱們做個好親家。如果你們有什么要求就請?zhí)岢鰜?,請相信我們有能力使你們滿意……”。隨后又去對姑娘說:“你的父母已經(jīng)喜歡上新郎了,同意了你們的婚事,難道你還不愿意嗎?!”這期間,男方父母多次去給女方父母敬酒獻禮,求情訴說男方及其家庭的誠心以及對姑娘的喜愛和贊頌,直至女家父母同意為止。
從女家出來,不管姑娘哭叫得是否厲害,迎搶隊伍都要興高采烈,他們打著松明火把,唱著喜慶歌,直到男家門口才停止。這時,一名聘請來的專職歌手站在門外,放開喉嚨與門內的專職歌手對唱。如果門外的唱好了,門內的接不上來,迎親隊伍就裹脅著新娘擁進屋內;如果是門外的接不上來,那么就給門內的歌手敬酒送禮物,請其通融。進得門來,男家親友們和村民們開始賀喜,依次唱起自己拿手的婚禮喜慶歌,內容既有熱烈祝愿,也有諄諄教誨,祝愿一對新人幸福美滿,白頭偕老,同時也告誡他們不要現(xiàn)在喜結良緣,以后又離異。隨后,大家紛紛向新人贈送現(xiàn)金和禮物,接著又是吃喝、唱歌、跳舞、盡興方散。(據(jù)旺秋《夏爾巴婚俗》,載《邦錦梅朵》1986年6、7、8月)。
夏爾巴婦女
夏爾巴男女裝
盛裝的夏爾巴婦女
經(jīng)桿下的夏爾巴人
勞動的夏爾巴婦女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