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歷史的原因和獨特的地理位置,過去康巴藏區(qū)曾出現(xiàn)打家劫舍、殺富濟貧的強盜、游俠(藏語為“昌巴”),隨之強盜、游俠歌(藏語為“昌魯”)也應運而生。在藏族傳統(tǒng)的民歌分類中,強盜、游俠歌屬魯體民歌,即山歌。這種山歌在藏區(qū)流傳不廣,而且失傳也比較嚴重。
早期強盜、游俠歌主要流傳在康巴藏區(qū),尤以玉樹地區(qū)為最盛,它是具有浪漫色彩的民歌。過去,人們對強盜、游俠歌有種偏見和誤解,認為它是逆賊、盜寇之歌,別說在宗教的慶典儀式上,就是在民間的傳統(tǒng)娛樂活動場所也是絕對禁演的??陀^地說,昌魯是封建農(nóng)奴制社會的產(chǎn)物,糟粕確實有,更多的是進取向上、不屈不撓地與黑暗社會進行斗爭的內(nèi)容,可以說它是這部分人群思想、感情、意志、愿望真實的表露和對歷史真實的一種描述。
粗獷奔放的康巴舞蹈。
昌魯是這樣解讀昌巴的:
我是逍遙的強盜,/逍遙的強盜不可信,/可信的不是強盜。
我是逍遙的強盜,/逍遙的強盜沒有愛,/有愛的不是強盜。
“聽到昌魯如聞虎聲”,這是群眾對昌魯?shù)脑u價。
玉樹游俠歌的由來
玉樹地處青、藏、川、新四省區(qū)交接處,是歷史上著名的高原絲綢之路,古時為蘇毗國疆域。當時蘇毗國經(jīng)濟發(fā)達,國勢強盛,首先打通了印度的通道。松贊干布統(tǒng)一吐蕃后,蘇毗成為吐蕃王朝重要的驛站和交通樞紐,成為唐蕃古道上聯(lián)接世界古老文明國家——中國、印度、埃及、希臘、羅馬的紐帶之一。
隨著交通的打通,交流的頻繁,貿(mào)易的發(fā)展,玉樹的經(jīng)濟也繁榮了,于是就有一些好吃懶做、游手好閑、為非作歹之徒,憑借他們對地形的熟悉,憑借地形的復雜,進行搶劫偷盜。玉樹西部流傳著這樣一首昌魯,反映出這伙強盜野蠻、霸道和狂妄:
駿馬是別人的家畜,/走的快慢由我駕馭,/因為我是顛沛流離的游俠;
快槍是別人的祖?zhèn)鲗毼铮?射程的遠近由我來掌握,/因為我是顛沛流離的游俠;
姑娘是別人家的掌上明珠,/美麗的容貌為我所有,/因為我是顛沛流離的游俠。
強盜不勞而獲,使本來就生活貧窮的百姓雪上加霜,唱起了“苦歌”。
玉樹有這樣一首悲歌“結(jié)古左納久杰”,意為結(jié)古18頭馱牛,就是對強盜的一種控訴。歌中說的是結(jié)古有一男子,用18頭馱牛馱上商品去安多地區(qū)販賣,當他快要走出康區(qū)時,突然從山谷里走出一伙強盜,不容分說把他的18頭牛全部搶走了。這男子非常氣憤,在回來的路上傷心地唱著由這段經(jīng)歷自編的歌,用歌聲來安慰自己。家鄉(xiāng)的人們問他為什么這么快就回來了,他說:我到了安多地區(qū)聽到一首非常凄涼哀婉的歌,于是我把牛和東西作為報酬,學了這首歌。后來這首歌在結(jié)古流傳,起名“結(jié)古左納久杰”。
威武的康巴漢子。
玉樹西部流傳的強盜歌“江賽達傲卓熱”,說的是有一天,江賽草原來了一伙強盜,把山上的牛趕走了,人們知道后騎著馬去追,當大家追到一座山下時,看到強盜正趕著牛走在山腰,其中一個強盜身背叉槍,腰橫長刀,騎著一匹白馬,全然不顧后邊的追兵,悠然自得唱道:
去時我在眾人前面,/這是因為駿馬出眾。
來時我在眾人后面,/這是因為我是勇士。
人們完全被歌聲吸引住了,勒馬屏息,忘記了追趕,當歌聲在天邊消失后再去追時,強盜已無影無蹤,從此這首山歌在江賽草原流傳。
強盜不只是在山中路口人煙稀少的地方進行搶劫,而且成伙結(jié)隊地跑到村口進行搶劫,甚至多次公開搶劫西藏運往朝廷的貢品和朝廷運往西藏的軍餉、信件,這不僅危害了百姓的生命財產(chǎn),而且危及到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農(nóng)奴主為了對付日益囂張的強盜,為了挽回他們的損失和鞏固其地位,采取了重兵清盜的措施,在原有的舊西藏政府的法典外,又定了不少刑規(guī),刑罰既重且殘酷。
到了近代,土司頭人的征差雜稅、寺院活佛的宗教“供奉”、官府的烏拉稅差役使民眾難以承受。廣大的勞動人民陷于日益貧窮的境地。如格吉巴馬的牧民察雅,一次被百戶派500元川洋的稅,為了活命逃到哈秀地區(qū),格吉巴馬百戶得到消息后,即率人前去追趕,并將察雅打了個皮開肉綻,關(guān)了7天,將其外甥打了100鞭子,將他的兒子的膝蓋割掉;殘酷的肉體懲罰之后,又將察雅家的財產(chǎn)掠走一半,其中包括兩支步槍,40頭牛,3匹馬,以及一些值錢的用具。
昌魯中這樣唱道:
呦,我是個強盜的兒子,因為我一無所有。
呦,我是個強盜的兒子,因為我無依無靠。
呦,我是個強盜的兒子,因為我稅差沉重。
不少農(nóng)奴因交不起雜稅和沉重的差役負擔,有的逃往異鄉(xiāng),有的拿起武器殺死頭人官吏,進入深山為盜。這些強盜專搶土司、百戶、官府和巨商,令農(nóng)奴主們膽戰(zhàn)心驚。這使清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下了公文,要對他們予以嚴辦。
拿著傳統(tǒng)雙叉槍的康巴牧民。
從元朝派兵進藏到近代的軍閥混戰(zhàn),以及部落間的爭奪土地,農(nóng)奴、牲畜而進行的戰(zhàn)爭,沒完沒了的征糧抓壯丁,使百姓被迫出逃為盜。如1915年馬步芳派重兵把守玉樹,部隊所需糧草強加在當?shù)匕傩疹^上,這更增加了百姓的負擔,引起百姓強烈的不滿和反抗。1937年國民政府派天水馬鶴天先生隨九世班禪進藏,他在玉樹調(diào)查中寫道:
“某村藏民僅六七戶,在山凹中,某地駐兵一營,向該村預征兩年之糧,未付,某軍派若干人赴村中捕人,彼等以婦女與之周旋,壯丁六人各持一槍逃上山,兵士覺之,入山中覓捕,反被擊斃。營長聞訊,開全營往剿,來至山谷路口,六人在四面放槍,擊死百數(shù)十人,有兵士四人入村中,將各戶鍋物等掠去馱出,山上六人中之一人,伺之隘口,擊死馱物之三人,將各物又奪回?!?/p>
這些都是當?shù)貜姳I、游俠縱橫出沒的原因。他們是社會的受害者也是危害者;他們是昌魯?shù)脑瓌?chuàng)者更是傳唱者。
玉樹游俠歌的藝術(shù)形式
昌魯語言簡練樸實,沒有過多的修飾,結(jié)構(gòu)嚴謹,具有一定的格律,采用了藏族魯體民歌的形式,一般多用對偶句,頭句的字數(shù)和節(jié)奏,貫串全曲,講究韻腳的統(tǒng)一。也有一部分因是即興演唱,自由發(fā)揮,不講究格律、節(jié)奏,隨意性很強,展現(xiàn)出一種無限的時空。昌魯以表達強盜、游俠們的志向為主,也有敘述個人的身世和不幸的,那種纏綿的細語,對頭人貴族的歌頌,對佛門寺廟虔誠的祈禱,在昌魯中非常少見:
哎,人說世間有三種門,/第一種進佛堂供佛爺,供佛爺;/我強盜不進,不進這一種門,/沒貢品他們不開門,他們不開門。
哎,這三種門的第二種門,/是官人家的法力門,法力門;/我強盜不進,不進這一扇門,/沒有哈達他們不讓進,他們不讓進。
哎,這三種門的第三種門,/是美女歌唱又歡舞的門;/我強盜不進,不進這一道門,/沒有好酒人家不開門,人家不開門。
昌魯有一種男性的粗獷,軒昂的氣宇,男子們常用它來抒發(fā)自己的理想、抱負、欲望和追求。藏民族認為它是男子漢的歌,是勇敢、力量的標志,只有真正的男子漢才配唱。
不是高聳入云的雪山,/不是萬馬平川的原野,/飛禽之王白胸鷹,/何愁沒有落腳處。
不是堆財入山的百戶,/不是鶉衣百結(jié)的農(nóng)奴,/浪跡天涯的游俠,/何愁沒有落腳處。
藏族人認為白胸鷹是神圣勇猛的禽王,神靈的化身,白色的胸羽為吉祥日光自顯,傳說白胸鷹即使在臨死時也不愿將自己的軀體拋在紅塵世俗,而是向著太陽猛飛,讓強烈的日光把自己融化。強盜、游俠歌中常用白胸鷹的勇猛、高傲、飄逸來自喻。表現(xiàn)出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表達出他們對自由的渴望。
啊啦呦,/什么樣的路我都走過,/從未在半途停留過。
啊啦呦,/什么樣的山我都爬過,/從未在半腰遲疑過。
啊啦呦,/什么樣的好漢我都見過,/從未懷疑過自己的膽識。
這種氣勢、這種魄力,可以說把藏族人那種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和他們好勝好強的性格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也是強盜、游俠歌的主要藝術(shù)風格。這種藝術(shù)風格與它的旋律發(fā)展,音樂特色非常協(xié)調(diào)、吻合,有一種盛氣凌人、高傲不拘、隨心所欲的氣度,即使那些敘述個人不幸的歌,也沒有絲毫的低沉、悲觀的情緒,這是它區(qū)別與其他民歌、山歌類藝術(shù)的特征。這些風格、精神、特征熏陶和孕育出玉樹民間藝術(shù)粗獷豪放的個性。
康巴人把昌魯分為兩種,即“昂任”和“魯瓊”。昂任指長調(diào),曲調(diào)高昂、自由,腔長字少,有康巴山歌的那種開闊、嘹亮,隨風飛舞,余音不絕的藝術(shù)效果。有時歌畢還要高呼“哈嘿嘿”,仿佛要劃破天穹,這是強盜、游俠歌很大的一個特點,它表現(xiàn)了演唱者無所畏懼,敢于迎戰(zhàn)的一種高昂豁達的心理狀態(tài)。
魯瓊指小調(diào),即短歌,強盜、游俠歌的短歌音域不寬,旋律起伏不大,以小跳和級進為主,不像長調(diào)那么舒展、豪放,卻也比較輕松、隨意,很接近生活中的吟唱。魯瓊唱畢常常加一句“扎作科銳”,即小子。它表現(xiàn)強盜、游俠蔑視四圍,逍遙世外的那
種處世思想和一種自我意識很強的精神狀態(tài)。康區(qū)還有一種民歌“多魯”,可譯為好漢歌或浪蕩僧游歌。多多,意為僧人中的好漢,不怕死者,多魯是他們中傳唱的歌。有些民間文學工作者把多魯也列入昌魯?shù)亩谈柚?,認為是游俠歌的一部分。但是多魯反映的內(nèi)容和表現(xiàn)形式,相比顯得粗俗、狹隘、格調(diào)較低,有的純屬打架斗毆、惹是生非、挑釁滋事之意。
強盜、游俠歌的這種藝術(shù)風格,對玉樹其它民間歌舞相輔相成互相影響,如玉樹的“諧”③粗獷奔放,舞蹈講究整體的氣勢,男子大起大落的動作,鏗鏘有力的舞步,顯露出強烈的高原風格和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
在玉樹“卓”中要求舞者要像雪獅那樣威武雄健,要像雄鷹一樣瀟灑自如,要像強盜闖山岡一樣勇猛快捷。如:
雪山請你向后讓一讓,/因為我的舞袖展不開,
森林請你向后讓一讓,/因為我的舞步邁不開。
這是何等的氣魄,何等的瀟灑,如果沒有草原一樣寬廣的胸懷,雪山一樣堅韌的意志,江河一樣奔放的激情,怎么會有這樣的氣概。
強盜、游俠歌是封建社會的產(chǎn)物,反映了封建社會的黑暗面和落后面。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強盜、游俠已經(jīng)不存在,但強盜、游俠歌依然在人民群眾中流傳,因為它經(jīng)過了多少代人的創(chuàng)作、磨練,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比較成熟的藝術(shù)風格而為人民群眾所喜愛。(文/ 嘉雍群培)
關(guān)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quán),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